孩子们有着敏感而多情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爱,更需要老师了解和尊重他们。不了解不尊重幼儿,教师的爱便失去了具体内容的依托,也就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
教师尊重幼儿,首先要建立一种与幼儿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探究幼儿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了解幼儿真实的出发点,而不是简单、武断地判定幼儿行为的对与错。
一次美工活动中,我带幼儿一起剪贴“春天的花、草、小树”,小朋友们正认真地完成着自己的作品,只见楷楷拿着胶棒在往自己一粘贴好的大树上不停地涂抹着胶棒,一棵“旺盛”的“大树”眼看着就要“面目全非”了,我急忙走过去正想指责他乱涂乱抹,可理智马上阻止了我盲目的行为,我想还是先听听孩子自己的内心想法吧。于是我上前轻声问道:“楷楷,你为什么要将这么多的胶棒涂抹在大树上呢?”他抬头惶恐地看看我,急忙用手去擦拭“大树”上面的胶,可能是担心我会生气批评他。我冲他微微一笑说:“你剪贴的大树真漂亮,为什么要将胶棒涂抹上去呢?我想这里面一定有一个好听的小故事,对吗?”
楷楷看着我诚挚的眼睛,用力地点了点头。“能把这个故事讲给老师听吗?我想它一定很有趣。”在我的鼓励下,楷楷为我讲起了有关胶棒的故事:春天到了,妈妈说只有刮刮风大树才能发芽变绿,小草才会从土里钻出,胶棒涂在上面是刮大风了,这样大树就变得更绿了,小草也能很快从土里钻出来了。“朱老师,你看风刮的多大呀!我想让‘大树’、‘小草’快快长!”边说他还边站起来用手做着长高的动作。看着他兴奋、可爱的模样,我笑了。楷楷好奇地问道:“朱老师,你为什么笑啊?”我摸摸他的头说:“你的大树和小草是长大了,可大树上面变得粘粘的,一点都不干净了,怎么办呢?”张唐楷摸摸后脑勺,突然一拍脑门,拿起剪刀剪了一些绿色的碎纸屑,零散地贴在了大树及周边处并告诉我说:“朱老师,这里的风太大了,你看都把地上的小草给刮起来了,环境也破坏了,多种树就不刮大风了,我再种几棵树吧!”说完,张唐楷又开始了剪贴“工作”。听了他的话,我心里真是无比的欣慰与庆幸,为孩子生动的想象力,更为自己没有盲目的去责怪他,不然,我将听不到这么美丽的故事,而且还会伤害到一颗童真的心灵,更可能挫伤孩子的创作欲望和想象力。
在实践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活动是最能反映出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对待孩子的美术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去评价,而应该耐心细致的观察、发现、理解、尊重他们,珍爱每一颗童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幼教事业通向成功的彼岸。
作者:华清园
朱淑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