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不起”的作用

(2013-01-05 09:10:51)
标签:

启明幼儿园

育儿

教育策略

观察记录

分类: 教师教育随笔

“对不起”的作用

在孩子们发生矛盾时一句“对不起”真能解决问题吗?

一次玩建构游戏,思思动手拿了聪聪的玩具,聪聪不肯,思思就用力打了聪聪一下,手还没缩回来,嘴里已经很顺溜地冒出一句“对不起”,说完继续和聪聪争强玩具。这时候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告状。我走了过去,聪聪像见了救星一样哭着说:“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还打我。”思思很不服气地说:“我已经说过‘对不起’了。”聪聪接着来了一句:“那我打你一下,也给你说一声。”说完就要动手,幸好我时制止,避免了一场“战争”。聪聪的这种做法,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从两个孩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把“对不起”这句话当成了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他们认为如果欺负了小朋友只要说了‘对不起’,而另一个小朋友就要说‘没关系’,接下来就没事了。在他们眼里一句‘对不起’几乎是万能的。所以他们才理所当然的一边打小朋友,一边说对不起。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和我们处理幼儿间矛盾时的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普遍用的方法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先批评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去做,该道歉的道歉,该玩的继续玩。我们只教会了幼儿说“对不起”,教会了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却忽视了其中的真正含义。 

在幼儿社会性培养中有一条“要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然而从上面的情况来看,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明白“对不起”所代表的真正意义,盲目的使用,只会造成反面影响。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幼儿明白说了“对不起”以后,事情不是结束了,接下来,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如:让幼儿帮助对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等。这样,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仅有机会释放心中的愧疚,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想想行为的后果,这样对孩子岂不更有教育意义,社会性教育更做到了实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