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启明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培养进餐环节小班育儿 |
分类: 教师教育随笔 |
健康的生活态度、习惯和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应抓住一切时机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帮助幼儿学习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幼儿的相关习惯和能力。教师要创设安全和谐的环境,接纳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及其原有水平,这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
进餐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也是鼓励幼儿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渗透节约意识的好时机。
在进餐环节中,小班幼儿通常吃饭慢,边吃边玩,而且不喜欢吃蔬菜。每天进餐前和进餐中各班老师都会讲道理,告诉幼儿吃蔬菜对身体的健康,饭菜凉了会对身体不好,肚子会疼……和幼儿讲如果不吃菜脸色会不好看,长不高等等。可是幼儿还是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理会老师的苦口婆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次去科技馆的时候,孩子们观看了人体内的各个器官,并到里边玩了一大圈。老师立刻借机开展了一次随机教育。利用幼儿已有经验,讲了一个小食物到肚子里旅游遇到很多新鲜事物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也挺兴奋的,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看得出这次随机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引发效果。
在吃饭的时候,孩子们把饭菜吃得很干净,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而且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并且,从那以后,老师只要说让小饭菜到你的肚子里去旅游吧!孩子们就会很快乐的完成进餐。
其实,不止是在进餐过程中,餐前的准备也是使幼儿有很好食欲、能科学、愉快的进餐的很关键的一步。餐前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用游戏的形式报菜谱。进餐过程中,老师和幼儿积极的交流着饭菜的味道,欣赏各种菜,轻声询问幼儿是否爱吃、为什么爱吃?有好的理由可以让全班幼儿分享。
进餐中还有幼儿挑食和浪费粮食现象。
丽丽是日本孩子,她对食物的挑剔是老师们都无法劝导的。起初老师只有一勺一勺的喂,每次看到丽丽痛苦的表情老师们也觉得为难,但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没有放弃。在一次进餐中老师想个办法,老师让丽丽自己选择喜欢吃的菜。她要了一份肉,却不要青菜。在进餐时,老师故意和其他幼儿讨论青菜怎样好吃,是多么有营养,多吃蔬菜会长高个子,长得漂亮,眼睛会很亮……故意让幼儿说:今天的青菜真好吃啊!一会儿丽丽坚持不住了,自己端着盘子走到保育员老师的跟前,看着盘里的青菜,想要。老师故意说:“丽丽不想吃就不要吃了!”“想吃!”“那么能全部吃完吗?”“能!”丽丽很肯定的回答。果然,老师盛完后她很快就吃完了。
幼儿对不喜欢的食物都有抵触心理。老师没有勉强丽丽吃她不喜欢吃得东西,稳定了她的情绪。从老师和幼儿的“聊天”中丽丽的好奇心被引发了出来,自己主动过来盛菜,通过和老师的对话她更加下定了吃蔬菜的决心,最后全部果真吃完。留给幼儿自主的选择空间,盛饭时让幼儿参与到其中,说出自己喜欢吃哪些、吃不了哪些食物,然后老师再和幼儿商量,这样既能保证幼儿摄入必要的营养,同时还能使幼儿在进餐中保持良好的情绪。
日常生活的常规制度并不是为了束缚孩子,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独立做事,体验在自己做事时的快乐,学会尊重服务自己的人。
解决小班餐桌上的问题,不能只重进餐中的教育,更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引导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