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幼儿教育育儿小班杂谈 |
每次露丝和罗比聚到一起玩的时候,两个孩子的妈妈永远都不知道他们到底能在一起玩些什么?能在一起玩多久而不吵架?上一分钟这两个3岁大的孩子还玩得难舍难分,下一分钟可能就谁也不理谁了。虽然他们两个已经认识有一年之久了,但小刚的妈妈说“有时候他们好像根本不记得对方的存在,但突然又会开始在一起玩起来。”
2、3岁的宝宝,由于只是关心自己的需要,因此,在与别人在一起玩的时候,他们无法理解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的感受,单纯地认为每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都与他们完全一样。因此,有时显得愉快而友善,有时会烦躁与恼火。但宝宝并不认为这种不友好的行为有什么不妥,也就控制不了自己。
同时,他们还未形成一定的交往技能,而这些交往恰恰可以教会孩子重要的社交习惯,比如:分享、礼貌以及合作等。即使是不可避免的争吵也会给孩子带来丰富的经验,如:妥协或者做出决定等。
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创造条件,遵循下面的规则,让宝宝们喜欢交往,勇敢交往,学会交往,争取让孩子把下一次的聚会当成愉快的经历: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避免孩子之间出现争吵,最好将孩子的聚会安排在他们情绪较好的时候比如上午或者午后稍晚些时候(午睡之后)。如果是在你家中聚会,安全措施一定要到位,你的孩子可能很清楚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但别的孩子不一定知道。
人数不可过多。
最好一次只和一个孩子一起玩耍,尤其是在家里玩时。学习只和一个孩子接触对初学交友的孩子来讲要容易得多,再说,孩子少也意味着吵架的几率减少了。2岁半大的欣欣妈妈认为这个规则不容破坏。她说:“每次我把欣欣的朋友以及儿子的朋友都召集到一起,保证就会出现成吨的眼泪以及争吵。让孩子一对一地交往绝对轻松得多。”
不要忽略地域问题。
孩子在自己的地盘容易具有攻击性,尤其是需要分享玩具的时候。把聚会地点设在非一方所有的场所如公园或者图书馆的儿童活动场所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眼泪以及“这是我的”之类的哭喊。
不要过多干预。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要多加留意,但只有在不得不干预的时候才介入(如当一个孩子打另一个孩子的时候或者说脏话的时候),如果每次他们之间出现一点小矛盾你都要干涉,孩子们就不能学会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允许孩子自己选择玩耍的内容。
你可以为孩子们计划几个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活动,但要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玩什么(你最好能够提供非常丰富的建议,毕竟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他们刚开始只是各玩各的,你不必介意,他们仍然处于学习交友技巧的时候,观察并模仿彼此的动作,所以没有必要强迫他们彼此交流。
不要因分享玩具的问题影响孩子们的关系。
提前提醒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时,要分享她的玩具可以有效避免不愉快。然而,如果有某些她特别不愿意分享的玩具,可以先收好等小朋友离开再拿出来玩。可以给孩子多准备一些皮球、积木等容易分享的玩具,或者多个一样类型的玩具如洋娃娃或者小汽车等。如果可以建议孩子们进行完全不需要道具的活动像跳舞之类的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