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眼前春色梦中人——玉雕大师宋建国与“大观园”

(2010-09-26 10:39:31)
标签:

杂谈

分类: 商学广场

栏目编辑:马超  设计:晓易

 

眼前春色梦中人

——玉雕大师宋建国与“大观园”

□ 马超

中国当代玉雕工艺,从大的流派来说,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北京为代表,涵盖辽宁、天津、河北、河南、新疆等省市,南派则包括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并分为几个支派,包括上海、苏州、扬州等地。山子玉雕是源于明代而盛于清代的艺术,北方山子雕气势雄伟、意境博大,与南方山子雕婉约秀丽的风格形成鲜明对照。 

大型翡翠山子“大观园”便是当代北方山子雕的领军人——宋建国创作而成的。

宋建国,河北省辛集市人。1968年参军,在部队从事放映和美术宣传工作。1975年转业到辛集外贸从事美术宣传。1979年开始从事玉雕工艺,先后创办辛集玉器工艺厂、辛集玉雕研究所,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杨伯达为辛集玉雕研究所提名。

宋建国在玉雕设计制作工艺上追求创新,注重文化品位和天然意趣,他将国画的艺术理念和底蕴巧妙地运用到玉雕作品中,开创了立体国画在玉雕工艺运用上的先河,融笔法、墨法、刀法、砣法、气韵于一体,将形、色、地的变化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风格大气,匠心独具,被业内专家誉为北方山子的代表。宋建国在人物创作上独创玉雕写意人物,讲究用料变化自然,提倡天人合一,使自然美和人文美融为一体,其作品整体气韵生动,造型活泼,形象怪异,意境深邃,自成一派。

近年来,宋建国的作品屡屡获奖。2004年,他又被中国宝玉石委员会授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  2005年被授予“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报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宋建国开始尝试在玉雕中融入国画艺术的写意理念,在作品中着意展示中国画的文化意境和特有的韵致气脉。这本是明代开创的传统,当时的文人画对玉雕影响极大,一些工匠摹仿当时的名家沈周、文徵明、徐渭等人作品,主张以形造神,强调主观意兴心绪的表达。但在当时,这种“创新”主要是为了迎合世俗文人特别是在野知识分子的审美需求,追求士人风雅和闲情逸致,看重把玩、玩赏功能,在境界上失之于小,在器物品种上也主要限于玉牌。清代对这种传统有所发展,工艺上更为精巧,士大夫雅趣的文化气质更为突出,但却少了明代的刚健硬朗。宋建国不是简单拿过这种传统,也不是简单在器物上翻版名家画作,他主张“立其念,成其形,修心通明入境”,这种境,是“大我之境”,突出的是一种人文情怀。他同样研习陈老莲、任伯年、钱慧安,但主要从中汲取他们古雅高迈的精神气象,然后融入个人对艺术人生的理解和美学理想。这些年来,在不断地实践中,宋建国在“道”的理念的指导下,又创出了“意象空间透视学”在玉雕山子工艺上的应用和技法创新。在引入国画写意理念之后,宋建国在玉雕山子上进行了立体国画艺术研究,把透视学原理运用其中,讲究作品的气场韵律、意象空间透视,从而在他的作品中形成文化意蕴厚重、人文内涵丰沛、凝重不失空灵、雄浑不失清丽、拙朴不失精巧、古迈不失新雅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代玉雕界一道醒目的景观。

宋建国创作的大型翡翠山子摆件“大观园”,正是充分地融入了这两种原理。“大观园”:宽110公分,高110公分,重约1.2吨。综观整块石头,玉肉粗细非常均匀,光亮晶莹,有一种春天的活力,而且玉石有春有彩,颇具灵性,堪称好玉。作品围绕大观园宝玉与与十二钗游春的故事场景,把人自然而然地引入故事当中,展现出一副可观、可品的立体国画画卷,到处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意蕴天成。

“大观园”的设计以“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理念为创作思路,借助玉料的形、色、地进行巧妙构思与创作。

第一,借助玉料的外形。据宋建国介绍,“当初看到这块石头的时候,就觉得此石就是女娲补天未用的那块“通灵宝玉””,他充分地利用玉料的外形,使观众一眼即能进入其境。

第二,借助玉料的质地和色的变化,用白地俏代春的色彩效果,设计安排了红楼群钗游春,通过春彩、白地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春意和“眼前春色梦中人”的意境,以及人为美与自然美的巧妙结合。

第三,利用美学哲理,使“开合”、“虚实”、“写真”、“写意”的艺术美与道德理念的精神美自然、自如、纯真地融入到作品的韵律和造型中,使作品可读、可品,其意蕴回味无穷。

“大观园”的核心是通灵宝玉。宋建国希望表现这块玉上通天,下通地。宝玉在诗中提到的“眼前春色梦中人”便用在这个故事里,用一语双关,点出了红楼梦的妙意。

“大观园”这件作品堪称一件难得的创意翠雕艺术精品,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具有极高的鉴赏功能和收藏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