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黄珂
(2009-09-18 15:38:26)
标签:
黄家奇人黄客家宴黄珂中华杂谈 |
分类: 非常商人 |
马超
黄珂,重庆人,生于上世纪50年代。资深美食家。热爱文艺,包括表演、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常纠集一帮志同道合的文化界朋友于家中设宴,一度形成浩浩荡荡的黄门“流水席”局面。由流水席衍生出了北京新派川菜餐厅:“天下盐”。同时,衍生出“黄友会”,他被朋友戏称为“望京孟尝君”。
那天,站在黄珂的家门口,随行的老哥手指地上像是“脚印”的痕迹说:“这都是油吗?”
笑声中,我们见到了面带佛像的黄珂。
要说“天下盐”的名气,不仅源于黄珂那纯粹、地道的私家川菜美味,也源于“天下盐”无心插柳,而柳却成荫的美谈。
十年之间 ,黄珂于家中免费设宴款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几万人次。黄珂说,很多朋友喜欢到黄家吃饭,除了自己是一个比较宽厚,把利益看得很淡的单身汉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家宴多是牛肉汤锅、鸡杂、凉拌鸡等重庆江湖菜,非常好吃。后来,参加黄家家宴的人越来越多,家里渐渐招呼不过来,于是,黄珂与诗人二毛携手,在京城798艺术区创办了第一家“天下盐”。
对于美食而言,黄珂提倡“反烹调”。
黄珂所说的“反烹调”,是反对那些过度的烹饪。他说:“经常看到一道菜又是蒸、炸、煮,又是雕花刻盘,非常复杂。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家常菜,崇尚自然,加工方式简单。”在黄珂看来,每个地区的民族根据本区域的物产和历史传承,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菜肴,它们是中华美食,更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应当保留这些精彩的中华美食,而在传承上一定要下功夫。他说:“如果每家人以私家菜的方式予以保留,传承一些菜肴,这的确是一个途径。”
当你走进“天下盐”,一定会被它的文化概念所吸引。黄珂说,经营“天下盐”,菜一定要好吃。另外,它应该成为一个包容性很强,不拒绝其它菜系的食色空间。在抓菜肴品质的同时,餐饮空间更要成为艺术化空间。黄珂希望人们能在就餐之余享受文化与艺术的魅力。
问到“天下盐”的由来时,黄珂说:“盐在所有的调味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盐是最基本的味道,万味盐为首。四川人是天下的盐,四川人在文化界,艺术界是比较活跃的,不可缺少的。其实,盐这种东西本身很卑微,随处可见,但是它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盐,也有非常高贵的一面,自身很圣洁,不腐烂,融合性特别好,能与各种味道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所以我把‘天下盐’作为饭馆的名字。我们要做盐。”
咱中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早在数千年前的《论语》之中,孔子就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更是说明着咱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是自古而有之。在当下,您要说朋友来家,热情、真诚地招呼,再请人吃顿丰盛的饭菜,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天下盐”餐馆或许尚且谈不上“奇”,因为京城的私家菜很多,而且似乎已然成为一大特色。可是今天,说请人吃饭的黄珂是“奇人”,其原因就在于到黄珂家的食客,大多是朋友带来朋友,朋友的朋友又带来朋友,不论你富有,抑或贫穷;是社会名流,还是无名小卒,只要到他家,来者皆是客,皆为兄弟姐妹。从1999年至今,黄珂免费待客达到几万人。以食会友的黄珂,他的朋友真可谓遍天下!
黄珂对我说,他最开始学的是药学专业,他是《中国医药报》的创始人。后来下海经商,最初做广告公司、文化公司。拍过广告片,电视片等。也做过彩色棉花生产商。现在主要做投资。虽然第一次来黄家,第一次与黄珂和他家中的朋友见面,但是自由随意、不拘束的氛围自始至终感染着人们,每一个人都很随意,也非常放松。名流不是名流,走卒也不是走卒,没有名气的人不必给有名的人让位,一切平等,统统都是黄珂的客人,更像是兄弟姐妹,一家人。那是一个雅俗共赏的环境,人们高谈哲学和艺术,也谈男人和女人,或者什么都不必谈只找酒喝、饱尝美食。更为有趣的是,主人黄珂几乎不动筷子,坐在主位上的他,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埋头乐吃、仰头乐喝的大家,有时,他静静地离开座位,为沉浸于快乐中的人们换播音乐。在他的脸上,你看到的是喜悦而安详的神情。
说黄珂,除了黄门私家菜以外,不得不提“黄友会”、《黄客》以及黄珂家的娱乐交流活动。黄珂是医药学专业毕业,但他爱好十分广泛,就象他包容的胸怀。黄珂从小喜欢美术、音乐、文学。他家的各类书籍、音乐影碟和各种装饰物,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氛,这个黄珂颇有海纳百川的味道。在黄珂众多朋友之中,有歌手、画家、诗人、作家、美食家,他们也都是在文化圈里志同道合的老友, “黄友会”正是在这些朋友的谈笑之间“成立”的。对于“黄友会”,黄珂说:“实际上这个会是没有正式成立的。所谓‘黄友会’就是‘黄珂之友联谊会’。 总而言之,来吃饭的人多了,朋友们多了,大家开玩笑就说是‘黄友会’。我是反对成立‘黄友会’的。做会就是社团了,这就会妨碍大家的自由交往。我希望大家自由交往,所以我说,进门就是会,出门就不认。大家应该更自由的交往。”的确如此,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事物,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去体验。然而,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那样的有限,每一个人所走的路都是如此的狭窄。要多了解人生,了解其他的人生,交朋友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与不同经历的人相处,我们也会变的丰富起来。黄珂和他的“黄友会”也正是如此。
黄珂和朋友们一起做了一本刊物,取名《黄客》。黄珂说,所谓《黄客》,一是取名黄珂的谐音;二则表示黄珂的客人。所有提供稿件的人都是黄家的客人,所有读这本刊物的人也都是来黄家做客的人。《黄客》的内容主要是诗词歌赋,其装帧非常精美。“黄友会”每一年都会有诗会、笔会、书法表演、话剧表演、舞蹈表演等,聚集了旺忘望、张小波、野夫、陈明等文化名人,从很多意义上而言,这里是一个以吃开始,以各种活动结束的文化沙龙。
与人相处,为善当先。此“善”,是出自内心的诚意,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缛节。黄珂当是如此!他更有盐的谦逊、随和、包容,他说:“我们要做盐”。
《礼记》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真正“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卑谦,而对别人尊重。表面上的恭敬热情, 而内心却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这都是不够的。表里一致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这是我从黄珂的身上所看到的。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也正是黄珂“与人相处,为善当先”的作为,和他豪爽、热情、包容的性格,“盐”的品质,造就了他传奇式的“黄氏家宴”。
如今,黄珂已经开了四家分店。
“天下盐”也走出了北京,开到了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