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的成本
(2008-11-11 17:13:54)
标签:
柑橘辟谣杂谈 |
最近,许多人的手机都收到过有关“广元蛆虫柑橘”的短信。网络上各大论坛也迅速刮起风。不少人谈桔色变,干脆不吃橘子了。对于短信与网上流传的大量广元病虫柑橘流入市场的消息,广元市政府紧急辟谣,据称还要追查谣言的源头。
有谣言就要辟谣,以正视听。可广元市政府的辟谣没能消除人们的疑问,更没能阻止其它地区的柑橘也跟着出现滞销。
政府部门出面辟谣为什么不管用?
很显然,这是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某种不信任。无须讳言,从非典到三鹿奶粉事件,由于有些习惯于瞒报坏消息的官员总喜欢把不慎外泄的坏消息说成是谣言,老百姓也养成了对辟谣者的逆向反映:宁可信其有,也不信其无。再加上信息不公开、真相不透明、处理不及时等多种因素,人们甚至把政府部门的辟谣等同于对坏消息的遮掩,这也就直接提高了政府部门辟谣的成本。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了网路和现代通讯工具,坏消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千百倍,客观上也放大了效果。如果权威信息滞后,传言或谣言就会占上风。要想降低辟谣的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真实的消息赶在传言或谣言的前面。
前一篇:当代陶艺:下一个收藏热点
后一篇:鲁商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