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出成都市区西行不远,即可见一条清水流淌的江,水势不缓,也不急,颇显大江的威仪,这就是经都江堰而来的岷江水。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悠久、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带着对这伟大工程和李冰的敬仰,我来到都江堰。
我经安澜桥踏上鱼嘴,在清晨的阳光中悠闲地散步。鱼嘴上可以望见滔滔的上游来水,江面水流湍急,扔下一片树叶眨眼不见踪影,如果没有身临其境绝难想象水流之急。鱼嘴左右之间,外江一侧水流居然是这样平静,内江一侧则一路顺流。脚下古老的堰体经过先辈的维修养护,依然坚如磐石,历代种植的树木已经郁郁葱葱,沧桑无限的古树让今人珍惜不已。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鱼嘴,无需任何人工的水闸门,完全靠河水自然调节内外江水,精确地分配着岷江内外二江的流水量,控制着这条曾经肆意奔流给川西平原带来灾难的岷江,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置身于都江堰的晨曦中,慢慢的你仿佛走进了古代。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没有起重设备,更没有开凿工具,全凭人力以极其原始的方法施工,丝毫不逊色于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用现代工程技术修建起来的水库大坝,那是何等艰巨!
当年,李冰父子用“四六分水”的办法来治水,不仅仅是防洪,更蕴含了一种“兼利天下”的理念与“天人合一”的思想,考虑的是千秋万代。我实在没能料到,这声名远播的都江堰,竟然平实如许,仅仅是如此实实在在的几道河湾与堤坝,平和,宁静,没有一丝一毫能让人感到惊心动魄之处。它虽然泽被千古、流芳百世,却没有一丝凌人的盛气,没有众多花哨的装饰,没有任何嚣张的陪衬,都江堰,用静默拉近了自然之水与人的距离,至今,这关系依旧和谐。
夜幕降临,我们叫上一辆当地的特色“游览三轮车”,带我们到市区。都江堰市将内江两侧装上了饰灯,廊桥上彩灯勾勒出古檐弯翘的身影,廊桥内两排大红灯笼映着着如鲫的人群,涛涛的江水被绿色的饰灯映得更加碧透,两岸成排的茶座和小吃集市形成两条长长的灯光长龙伴随着江水弯沿伸向远方。吃完风味,我们品着香茶、看着绿波、听着涛声,不时叫着穿梭的小贩送上各式各样当地小吃。那浓浓的民间生活之景,那涛涛江水滋养百姓之景,那热火朝天的风味长廊之景,一切都是那么出人意料,又那么令人心醉。我真的醉了,醉在了这江畔小城中。
沿用至今而千古不废的都江堰把这种真诚与坦荡留给了整个世界,江水仍以永恒的姿势奔流着,把所有的硝烟或歌声轻轻覆盖于一片水花之下。先圣的脚步变得模糊而久远,文人墨客的感慨与仁人志士的抒怀早已沉寂。在一片和谐宁静的阳光下,都江古堰一如既往地敞开她博大仁爱的胸怀,以千古不变的自信和爱心引导江水造福天下,把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黎明托在世人的眼前。漫步在都江堰的古镇街道上,古老的韵味和着宁静的小城,天地万物都有其瞬间和永恒的特性,都江堰让我看到了永恒。都江堰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几回回梦中重游。后来,我走过很多地方,气势磅礴的滔滔黄河,迷人的三亚海滩,世界第三的黄果树瀑布,然而我最最不能忘怀的仍是那座小城,和那小城里的让我魂牵梦系的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