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子书:让纸媒下岗?

(2007-07-10 11:13:52)
 

纵览出版业数千年的历史,尽管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与信息载体的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但历次阅读革命都始终没有脱离书籍的本质。在互联网时代,电子书却将阅读从纸张转向了屏幕——

  电子书:让纸媒下岗?
  文/李磊
  微软的专家们预言:到2018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报纸都将放弃印刷版本,到2020年,90%的书籍、杂志、报纸等都将以电子书形式出版发行。
  电子书发展迅猛
  十五世纪的时候,德国人古腾堡(J.Gutenburg)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使文字能够快速印刷在纸张上,从而使人类知识的传播与累积开始加速。几个世纪以来,纸本印刷的方式主宰了人们对阅读的定义。五百年后,当世界进入数字时代,纸张印刷不再是文字传播的唯一途径;阅读也不再局限于对文字的心领神会,阅读的定义必将重新改写。
  所谓电子书,不一定具有书的形式,而是以各种附有屏幕的设备,结合特定的软件读取数字化的文字内容来取代过去的纸张阅读。它可能是个人计算机、家中的电视,或者是专门为电子书开发的特殊产品,甚至是移动电话。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书市场的发展势头也是水涨船高。《华盛顿邮报》去年组织了6个专题的调研,结果显示:18岁-34岁的人群中,46%是通过互联网访问华盛顿邮报网站的。就连细腻的文学小说,也从书籍转移到了一方屏幕上。在日本,从手机上看小说已经成为30岁以下青年的时尚。目前,日本已有数千个手机小说营运网站,手机读者300万左右。出版商为手机用户提供了多达20类的文学作品,小说的内容无所不包。
  2004年,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对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十余所在杭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作了调查,也显示:电子书籍已经成为高校生阅读的首选。2005,上海书展期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到2008年,中国50%以上的网上书店会销售电子图书;到2010年,90%以上的出版社将出版电子图书;2015年,中国电子图书的销售额会达到100亿元。
  就在最近,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发布了“2006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六成读者获取图书的渠道,可以在电脑上阅读、复制和粘贴等因素则成为读者购买电子书的主要原因。书的形态不再是最重要了,读者购买的是内容。今年4月21日,“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同样也显示出互联网带来的读者阅读方式的快速转型。调查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高校图书馆已经走在了“转型”的前列。北京大学图书馆是2003年提供正版电子书服务的,除了寒暑假外,每个月下载的册数达到1.6万册,接近于一个中型图书馆的借阅数量。北京大学图书馆戴龙基馆长说:“网络时代,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面对日趋分化的读者服务群体,图书馆有必要为他们提供除了满足主体需求的资源(纸书)之外的更多选择。优秀的、新的电子书现在还太少,离读者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个人认为,电子图书目前是‘供不应求’。”
  阅读要革命了?
  从竹简到丝帛,从线装书到装订书,历史上的阅读革命,尽管一次次地改变,却始终没有脱离书籍的本质。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所引发的这次阅读革命,却对人类传统的阅读习惯提出了挑战。
  与传统的纸质书籍相比,电子书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全新的体验:首先,电子书可以提供详细的索引和全文检索功能,可以让读者快速、准确、轻松地找到所需的内容;其次,电子书不仅可以保持纸书的原版样式,同时还可以附带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增加更多体验,提高学习效果;第三,每本电子书所占的存储空间很小,约为4M左右,一张DVD光盘就可以储存近千本图书,不仅节约了空间,而且方便用户携带;第四,电子书内容不易遭到破坏,有利于资料的永久保存,而且其生产和销售成本也比纸质书籍要低得多。不仅如此,电子书的出现,还将进一步加速信息的生产和传输,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由此而真正降临。
  在电子图书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形式的阅读器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几年,北大方正、辽宁出版集团、博库都算得上是电子图书的先行者。2001年,方正电子推出了Apabi网络出版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电子图书的制作、出版、发行、销售和阅读,成为电子图书市场的领航者。之后,PDA、UMD以及TXT 等各种新型的阅读器不断问世。就在最近,荷兰飞利浦研发中心展出了一款新型的电子纸阅读器,不足半毫米厚,是在折射型液晶的基础上制成的,文字清晰,可利用自然光阅读,耗电量极小,只有液晶显示器的1/10-1/100。更妙的是,它能轻轻弯曲,平时可藏在手机内,要阅读时拉出即可。除了使用方便之外,这种“电子纸”的更大优势还在于数字媒体容量大、便于检索。
  陕西省传信文化公司也发明了一款最新的如同书本大小的电子图书阅读器。这款阅读器很符合中国传统“手执一卷”的读书习惯,大小32开,几节电池便可使用两个月、浏览上万页,重量也只有普通平装书的1/4,携带方便。和以前应用各种阅读器软件不同的是,阅读新面世的中文电子书可以完全脱离电脑,不管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完成阅读。对此,美国电子出版资源中心(EPRC)主任桑得斯曾经撰文指出,最迟到2006年底,高清晰、低成本、重量轻的电子阅读设备就会开始普及。
  面对电子书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有人大胆断言:当新兴的网络出版公司彻底甩开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社,直接与作者签合同的时候,出版社就好像是一个网络时代的下岗工人,毫无主动权可言。一场全新、彻底的阅读革命将由此拉开帷幕,纸质文献和传统出版社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另种声音:
  电子图书和网络出版业的发展势头之猛无人能及,然而就此对纸质图书和传统出版业下达“死亡通知书”还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出于保护作者和版权的目的,比较正规的阅读网站和电子阅读软件都会有一定的收费措施。而且,目前网络出版业的发展仍然非常不成熟,电子书还普遍存在内容可靠性低等问题。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一首唐诗几个版本,一个事实几种数据的现象。网络的安全性、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方兴未艾的电子出版业。
  再从读者的角度看,尽管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普及,但多数人还是习惯于白纸黑字的纸质阅读。柔软的纸张、油墨香等,那是一种享受、一份感觉,阅读器不过是个钢铁怪物。于是,硬件制造商不得不花大力气在电子油墨、电子纸、优质显示技术、触摸屏等技术的研发上苦下功夫,这必然带来阅读器价格的居高不下,与大众的购买力拉开差距,使电子书阅读器走入高投入和低产出的困境。
  文化差异和阅读习惯是无法回避的,文明的脚步尽管快得惊人,但传统的力量依然强大,更何况是在出版这一最传统的领域。其实,对于纸质图书来说,网络资源的介入可以使纸质图书得到更好的推广。同时,电子图书的出版会令图书的销量有所提高。纸质图书实际上是在借助网络资源推广,当然,网络出版资源也是借助纸质书籍的热销得到延伸。两者之间谁也难以真正取代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