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大医院回应媒体的回应:看其如何“杀”我爱妻
(2009-11-10 00:03: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对北大医院的反驳 |
((在北大医院的回应媒体中北大医院已经官方承认:
1,没有对熊卓为进行抗凝治疗。她术后第六天才发生肺栓塞,并已有各种症状,你们进行了任何监控检测排查和预防吗?如果有,请拿出证据来!
2,你院吴新民教授发表在《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年3月第27卷第3期228页用熊卓为死亡案例发表的“脊柱手术后急性肺栓塞猝死一例”一文中写道:“本例患者体态肥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围手术期停用阿司匹林,术后因怕庝痛长期卧床,导致下肢血流缓慢,手术后未用任何抗凝药物,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体位的突然改变诱发了栓子脱落,引起栓塞,当栓子突然阻塞范围大于肺循环的50%时即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致急性右心功能不全及猝死。”请你们问问全世界的专家或者一个读得懂中文的小孩,这样的病人要不要监控,检测,排查,预防和抗凝!(注:本文已被第一审法庭采证、采信)注:本文已挂在本博客上。
3,请看主刀医师李淳德,主管医师于峥嵘和刘宪义等人发表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 第18卷 第06期 434-437页的文章“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与预防”(注:本文已经挂在本博客上)。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及预防性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2006年7月由同一组术者施行脊柱手术的患者共156例,其中2005年8月~2005年12月共62例(第1组),2006年1月~2006年7月共94例(第2组),第2组中VTE高危者62例、VTE低危者32例,第1组及第2组中的VTE低危组患者术后未予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血栓治疗,第2组中的VTE高危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诺易平)抗凝治疗,0.25ml,次,皮下注射,2次/日,至下地活动后2d停用(共用药5~2ld,平均8d).观察第1、2组患者术后VTE的发生率及第2组患者切口引流量、消化道等粘膜出血情况、硬膜外和伤口血肿情况、有无神经损伤症状.结果:第1组患者术后VTE发生率为3.2%(2,62),其中1例术后第7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无症状;另1例术后5d急性肺栓塞猝死.第2组患者术后末发生VTE,其中血栓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粘膜出血、硬膜外及切口血肿,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脊柱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对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可预防性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应用安全、有效.
由此可见,李淳德,于峥嵘等人完全知道高危病人必须排查和抗凝,并且知道用什么检测,排查和预防,(在2005年因肺栓塞已经死了一人)并且对高危病人他们自2005年8月开始一直在做抗凝,而且证实脊柱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对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可预防性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应用安全、有效.
4,从吴教授的上文中我们已经看到,熊卓为是高危病人,你们却不作任何预防和抗凝,拿熊老师做活体试验,她“体态肥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围手术期停用阿司匹林,术后因怕庝痛长期卧床,导致下肢血流缓慢,手术后未用任何抗凝药物,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体位的突然改变诱发了栓子脱落,引起栓塞,当栓子突然阻塞范围大于肺循环的50%时即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致急性右心功能不全及猝死。”你们还要她下床走,让她栓子脱落,看着熊教授如何肺栓而死。这不是谋杀是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5,在你们的回应中,你们已经承认了当时于峥嵘只取得了医生资格证书,没有取得医生职业证书。段鸿洲和肖建涛则两证皆无。你们也承认了学生刘希高无证非法开处方。这说明你们已经自己承认了你们非法行医的事实。中央台报道的不正是你们承认的事实吗?至于责任是由你们负还是由学生负,我们看法庭如何判决吧。你们必须有人买单负责,只是谁的问题!!如果你们真想保护学生,就自己负责吧!
6,你们说你们有多少人如何抢救,人已经被你们弄死,就是华佗抢救还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