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精妙小楷钟绍京的《灵飞经》

标签:
小楷书法钟绍京灵飞经文化 |
分类: 翰墨.韵法意态 |
唐代钟绍京《灵飞经》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小楷”,其字结体俊美,笔意潇洒。钟绍京(659——746),字可大,唐代兴国人,系三国时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世孙。官至中书令,越国公。
宋曾巩《元丰类稿》云:“绍京字画妍媚,遒劲有法,诚少与为比。”
宋米芾《书史》称钟绍京书“笔势圆劲”。
明董其昌说:“绍京笔法精妙,回腕藏锋,得子敬神髓。赵文敏正书实祖之。”
世间流传的《灵飞经》石刻,独领小楷刻帖几百年风骚,让人们惊叹它的刻工精细,更重要的是这部帖的美让人如醉如痴。
释
行此道,忌淹汙(污异体字)、经死丧之家,不得与人同床寝,衣服不假人,禁食五辛及一切肉。又对近妇人尤禁之甚,令人神死魂亡,生邪失性,灾及三世,死为下鬼,常当烧香于寝床之首也。
上清琼宫玉符,乃是太极上宫四真人,所受于太上之道,当须精诚洁心,澡除五累,遗秽污之尘浊,杜淫欲之失正,目存六精,凝思玉真,香烟散室,孤身幽房,积毫累著,和魂保中,仿佛五神,游生三宫,豁空竞于常辈,守寂默以感通者,六甲之神不踰(逾异体字)年而降已也。子能精修此道,必破券登仙矣。信而奉者为灵人,不信者将身没九泉矣。上清六甲虚映之道,当得至精至真之人,乃得行之,行之既速,致通降而灵气易发。久勤修之,坐在立亡,长生久视,变化万端,行厨卆(卒异体字)致也。
九疑真人韩伟远,昔受此方于中岳宋德玄。德玄者,周宣王时人,服此灵飞六甲得道,能一日行三千里,数变形为鸟兽,得真灵之道。今在嵩高,伟远久随之,乃得受法,行之道成,今处九疑山,其女子有郭芍药、赵爱儿、王鲁连等,并受此法而得道者,复数十人,或游玄洲,或处东华,方诸台今见在也。南岳魏夫人言此云:“郭芍药者,汉度辽将军阳平郭骞女也,少好道,精诚真人因授其六甲。赵爱儿者,幽州刾(刺异体字)史刘虞别驾渔阳赵该妇也,好道得尸解,后又受此符。王鲁连者,魏明帝城门校尉范陵王伯綱女也,亦学道,一旦忽委壻(婿异体字)李子期,入陆浑山中,真人又授此法。子期者,司州魏人,清河王傅者也,其常言此妇狂走,有一旦失所在。”
上清六甲灵飞隐道,服此真符,游行八方,行此真书,当得其人。按四极明科,传上清内书者,皆列盟奉【貝危】(guì),启誓乃宣之,七百年得付六人,过年限足,不得复出洩(xiè)也。其受符,皆对斋七日【貝危】。有经之师,上金六两,白素六十尺,金鐶(huán)六双,青丝六两,五色缯(zng)各廿二尺,以代翦发歃(shà)血,登坛之誓,以盟奉行灵符,玉名不洩之信矣。违盟负信,三祖父母,获风刀之考,诣(yì)积夜之河,摙(lin)蒙山巨石,填之水津。有经之师,受【貝危】当施,散于山林之寒栖,或投东流之清源,不得私用,割损以赡己利,不遵科法,三官考察,死为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