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最离奇的中国皇帝
宋恭帝赵显(1271年—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的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
幼年为帝。
咸淳九年(1273年),封嘉国公,次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祐,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在位2年,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青年为臣。
德祐二年(1276年)1月18日,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被元朝封为瀛国公。
中年为僧。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赵显许多钱财,叫他去吐蕃学法,更名合尊(1ha-btsun),在乌思藏萨迦寺学会藏文,并勘对藏汉文佛经,重加修订翻译,后来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有《因明入正理论》、《百法明门论》等译作传世。后转至河西。
老年入狱被杀。
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赵显知晓自己从前身份,便写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赵显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文字狱。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赵显,享年53岁。谥号,恭皇帝。年号,德祐(1275年—127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