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兰草软腐病途径探索(一)
一、兰草软腐病的成因
兰草的软腐病俗称兰草的癌症,凡是养兰的人大都心惊胆战、谈腐色变、束手无策。它是欧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病,主要随同病株和病残体在植料、堆肥、种株、花盆上生存,也可在虫体内生存。借助昆虫、浇水及风雨冲溅,从兰株伤口侵入,在伤口或细胞间吸收营养,分泌果胶酶分解寄主细胞的中胶层,使寄主细胞离散。由于病菌寄主广泛,可在土中寄居积存,所以能从春到秋、传染繁殖,不断危害,最后传到兰草上。先从新芽或新苗开始的,此病主要危害兰草的蘖芽和叶片。初期在兰芽的基部产生水渍状小斑点,2~3天后向上下迅速扩展,呈现暗绿色水烫状大斑块,并扩展到叶鞘外部,呈现深褐色腐烂,发出臭味,病叶一拔即去。感染叶片,则产生暗褐色水渍状大斑块,外部有黄晕,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细菌外溢,是急性病。这种细菌生长繁殖最佳环境适温是在25-40℃之间,植料80﹪以上的相对湿度,PH值在3.5-6。当植料PH值在7以上,或环境温度50℃经10分钟即致死。一般新苗发生的软腐和老苗茎腐是相伴的。夏季随着高温、高湿、闷热天气的到来,软腐病也相伴而至,软腐病对夏季兰草威胁最大,它发病迅速,治疗无效,即使用多种药物治疗也无济于事。因软腐病发生时,一般都是在兰草芦头内产生并传播的,杀菌药物很难到达并发挥作用,这就是软腐病难治的原因,而老苗,因组织致密,细菌难以大量侵入,而不显病态,虽不腐烂死亡但己携带病菌,以至再发新芽还会发病腐烂遭到危害。因此也称软腐病为“绝下代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