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误区(四)

(2007-06-15 15:38:38)
标签:

文化

谈天说地

分类: 蓝桥心雨
 

   八、语文课满堂问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也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又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听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课后学生说全读懂了。问及:小蝌蚪游啊游,到底游了几天它们长出了后腿?学生哑然。其实,通过这节课,本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思考,以激发他们对青蛙的观察热情,贴近大自然,使他们依据所见所闻所感,充分地表达。那样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探索到获得知识的方法。但遗憾的是,老师却死抠教参,失掉绝好的机会。为了走出满堂问的误区,老师首先应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如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节关于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老师,鱼怎样辩认公母呢?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这个问题留作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这位同学善于思考,能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其次,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