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精选】工作面试时,推销自己的三大招~
标签:
生活文化休闲杂谈格言 |
分类: 格言精选 |
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次被要求介绍自己,也许是初次见面的朋友,也许是开学的新课堂,也许是陌生的聚会……这其中,求职面试时的主考官,是最容易让人手心出汗的,那么,面试时你应该怎样推销自己呢?
案例一
大学生小周面见某家公司的老总,但是,老总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没说上几句话,他就一口回绝:“你可以走了。”
这时,小周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老总的意思是,贵公司人才济济,足以使公司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纵然外边的人有天大的能耐,也不需要利用。何况像我这样的小青年还不知道能干什么,如果用我这样的人,也许会给贵公司带来麻烦,与其这样,倒不如拒我于门外,是吗?”
老总一愣,说:“你能谈谈自己的特长和想法吗?”
小周从容不迫地说:“刚才我太唐突,请原谅!把学的专业与工作结合起来是种幸福,但人具有可塑性,只要头脑灵活,什么事都可以做。公司想减少培训员工的成本,希望员工一上岗就能创造效益,所以我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就不是那些书本知识了,而是——我发表过一些文章,可以搞企宣;我善于交际,可以做业务。”
老总一边听,一边赞赏地点头,最终留下了小周。
策略:认识自己
在面试前,你应该透彻地认识自己:我最大的长处、特色在哪里?哪些是我过去做得最好的事情?我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术?刚出校门的人,面对这个问题时可能无从谈起。其实,对于尚无实际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主考官无从询问工作本身的专业性问题,但是他可以借由你在课业上的表现、参加的社团活动、平时的兴趣爱好等各方面,来判断你是否具备做好这份工作的潜力。所以,在推销自己的时候,要很巧妙地在自己的特长与应聘的工作之间找到相关性,并将其凸显出来。
案例二
小王半年时间里参加了23场面试,工作依然没落实下来。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推销自己的。
小王:“首先,感谢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给我这个机会。我叫小王,是××大学××系的应届毕业生。我的个性积极乐观、踏实肯干、富有团队精神。如果您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的!”
面试官:“还有吗?再说说。”
小王:“我在校期间每年都获得奖学金,两次一等的,一次二等的;我的人际关系也一直很好,是我们宿舍的舍长……”
面试官:“你可以为公司做什么?”
小王:“我的学习能力很强,只要跟着一位老师做一阵子,就能学会应该做的所有事情……”
策略:有的放矢
小王的这番学生味儿的自我介绍,是希望给对方留下“积极、热情、好学”等好印象,但他欠缺考虑的是——这些印象在对方看来重要吗?企业招聘员工,基本的标准是“能干活”,相对于这些,学生时代的“谦虚好学、热情积极”等品质都要退居二线。毕竟公司不是学校,没有助你成长的义务,像“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这样的话,只会泄露你的不自信,不妨对照招聘启事上的要求,一条一条列举出你“能干活”的理由,有的放矢。
案例三
一名英国年轻人,尽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但为了求职,他几乎跑遍了全英国。一天,他走进《泰晤士报》的编辑部。
他恭敬地问招聘主管:“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
对方看了看他,说:“不需要。”
他又问:“那需要记者吗?”
对方回答:“也不需要。”
他没有气馁:“那么,你们需要排版工或校对吗?”
对方已经不耐烦了,说:“都不需要。”
他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精美的告示牌说:“那你们肯定需要这块告示牌。”
对方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额满,暂不招聘。”
主管被他聪慧的举动打动,破例进行了考核,结果他被录用了。他就是西蒙·福格,后来成为《泰晤士报》总编辑。
策略:步步为营
中国人不善于自我推销,与偏于内敛保守的传统文化有关,过分相信“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以为有学历、有技术就一定会有人赏识,结果不少人因不善于表达而失去了一次次机会。自我推销可不能小贩缠人似的,而应是引人入胜的。案例中的西蒙料事在先,准备充足,才得以在面试时步步为营,让面试者被他的执著所折服。西蒙的方法难以照搬,但是他沉着大胆的精神值得学习。在求职中,我们不能急躁,更不要气馁,看中一份工作后,要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精神去征服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