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励志 |
分类: 文化休闲类版块 |
文/二月河
“大王。”张良躬身回答说,“他们在谋反。”
刘邦大吃一惊:“我们打了大胜仗,马上就要安坐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他们猜不透您。”张良说,“猜不透您将怎样封赏他们。因为这些将军们出身经历各自不同;有的与您是亲戚,有的与您不熟悉,有的甚至与您宿怨隔阂。现在要封赏,他们不知道您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他们在猜。您封得不公道,就会出大乱子。”
“那怎么办呢?”
“您可以寻找一个人先封起来——这个人与您关系不好。甚至有过仇隙。您把他封了,别的将士就会想:某某尚且封得这样好,我怕什么?这样做,则谋反自消。”
这是张良的一笔。他是汉高祖的重要谋臣,是秘书的鼻祖。
中国千古农民起义第一人陈胜确实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但他是“窝囊死了”,被自己的司机杀死——车夫庄贾杀的他。这犯的实在是低级错误,幼儿园水平。哪怕是有个二三流的秘书掌握扈从卤簿,哪儿来的这种事?
好的秘书,首先是政治强,其次才是笔杆子硬。会奔走,能巧言,善侍奉,工于枝节上应酬场面的不是秘书,是奴妾、奴才——端茶送碗的“小厮”就是了。
明王朝有个很特殊的政治:任用特务。大明是内阁制,宰相官职权力很重。皇帝要在后宫玩乐,前头朝廷的事他又不放心。怎么办呢?让特务来监视,于是锦衣卫,什么东厂西厂的机构就出来了。特务监视朝政,考量官员臣民。掌管这事务的叫“秉笔太监”,代皇帝处理外头里头的各种信息——就是他的“秘书”了。明朝的政治就让这样一拨又一拨的“秘书”们弄得一塌糊涂,直到甲申年三月十九。
这一夜似乎是总结性的一夜。半夜时分,李自成的攻城大炮响了,灰暗斑驳的北京城被震得簌簌颤抖。崇祯皇帝下令撞景阳钟召集文武百官。他要搞一次集体自杀,用自己最后的壮烈昭告天下,激励天下臣民抗击鞑虏满清入侵中原。但是,没有人响应他的号召,没有人来参加这席人肉筵宴。崇祯皇帝便开始宫廷屠杀。太监杀太监,护卫杀宫人,用这一群“秘书”去杀另一群“秘书”。他自己则杀嫔妃。杀公主,并且说了那句千古名言“谁叫你生在我家?”崇祯自己从东华门逃出。崇祯的亲信大臣们都住在东华门、朝阳门一带,他挨家挨户地敲门,希图有人收容他,但没有一个人肯给主子开门。这样的情势下他才到煤山(今景山)自尽,写下的最后一道诏书,竟是给李自成的“百官任你杀,不可害百姓!”
崇祯其实还不算是一个很糟糕的皇帝,连李自成都说,“君非甚暗”——倘若他有个像样儿的秘书提个醒:已经出了东华门、朝阳门,再往东200里地,就是吴三桂的防地——那,那会怎样?以崇祯的号召力,加上各地勤王的武装力量,出现的局面也许会改变史书的写法!
《易经》云“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这“君”,我看就是指领导首长,他虑事不周,就会失去他的权柄与荣耀;而这“臣”字。我以为说的是“秘书”,领导选错了秘书,也叫不密。就如我们河北一位高官那样,他自己败落,秘书呢?亦真的是“失其身”了。
(摘自《光明日报》2007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