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资治文摘杂志
资治文摘杂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77
  • 关注人气:1,8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略:管理故事三则

(2007-06-11 16:40:52)
分类: 管理类版块
 

           施氏与孟氏——管理都是有“背景”的
  哲理的故事
  鲁国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好学儒家仁义之术;另一个儿子爱好军事。好学儒术的那个儿子,用他的儒家思想去游说齐王:齐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叫他做了儿子们的老师。爱好军事的那个儿子到了楚国,用他的法家主张去游说楚王。楚王很高兴,叫他担任军事长官。他们赚的钱,使家庭很快富裕起来了,他们显赫的爵位,使亲属们也觉得荣耀异常。
  施家的邻居姓孟,也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兄弟相同,却总为贫穷所困扰;孟家很羡慕十分富裕的施家,因而向施家请教取得地位和富贵的方法:施家的两个儿子把经过如实地告诉了他们。
  于是,孟家好学儒术的那个儿子跑到秦国,用儒术游说秦王。秦王说:“现在各国诸侯都靠实力进行斗争,所追求的无非是兵力、粮食而已。如果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这是走向灭亡的道路。”于是,阉割了他,再把他赶走。
  孟家的另一个儿子到了卫国,用权术去游说卫王。卫王说:“我们卫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对于大国我们恭敬地侍奉它,对于小国我们好好地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安全的好办法。如果依靠兵力和权谋,那我们的国家很快就要灭亡了。但我如果好生生地送你回去,你一定再跑到别的国家去宣传你的主张,给我们带来很重的祸患!”于是,便砍断了他的脚,再把他押送回鲁国。   
    故事的哲理
  做什么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顺势者昌盛,逆势者败亡。学习别人的经验时,要务必弄清:别人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前因后果是什么,绝不能割断历史与环境。
             
        谁来管仓库?——不要忘记你的原始目的
  哲理的故事
  有一家公司,准备淘汰一批落后的设备。 董事会决定:这些设备不能扔,找个地方放起来。于是专门为这批设备修建了一间仓库。这时董事会中有人说:“防火防盗不是小事,找个看门人。”于是找了个看门人看管仓库。
  这时问题出现了:看门人没有约束,玩忽职守怎么办?于是又派了两个人过去,成立了计划部。董事会中有人说:“我们必须随时了解工作的绩效。”于是又派了两个人过去,成立了监督部。董事会中又有人说:“不能搞平均主义,收入应拉开差距。”全体董事都认为这是对的,于是又派了两个人过去,成立了财务部。
  接着问题又出现了:管理没有层次,出了岔子谁负责?于是又派了四个人过去,成立了管理部。
  年终时,董事会一致认为:去年仓库的管理成本为35万,这个数字太大了,一周内必须想出解决办法。于是,一周之后,看门人被解雇了。
  故事的哲理
  管理并非越严谨越好,只有基于成本控制的管理完善才是有意义的。
                                 (摘自 《中外管理》2007年4月刊)

               音乐赶走不速之客——迎难而上未必是好的选择
  哲理的故事
  美国加州斯克托克城里有一家酒吧,开张不久,便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每天总有十几个无业小青年赖在酒吧门前,他们不时地做着各种丑态并发出刺耳的尖叫,叫人望而生厌,致使酒吧的生意日趋冷清。
  酒吧的女老板福皮亚诺起初以为这伙人的骚扰是暂时的,过几天就会自觉离开。于是强装笑脸请他们进酒吧作客并以礼相待。谁知这伙人干脆来个全天候赖在这里不走。
  能不能叫个警察来对付这伙赖皮呢?深谙世事的女老板不敢这么做。因为她知道,就是警察抓走这伙人,过了不久也会把他们放出来,到那时,情况更糟。
  福皮亚诺想了很久,决定用高薪雇来两个虎背熊腰的黑人来酒吧当保安,想镇一镇这些流氓。结果头几天这些小流氓有些收敛。几天以后,赖皮们开始向黑大汉挤眉弄眼,嬉戏逗弄,使得黑保安啼笑皆非,无可奈何。后来,两位黑人自知没有解决问题,辞职而去。
  一天,女老板的老同学芬斯特来酒吧探望。当他听到事情原委,又听到酒吧间的迪斯科乐曲时,忽然灵机一动,说:“何不试试用音乐驱散这些赖皮呢?你在酒吧屋檐下装一只破裂了的旧喇叭,用一台老式留声机不停地播放巴赫和贝多芬的系列古典音乐,音量最好放大到70分贝,这样一来,习惯了流行音乐的赖皮们或许会另择别处。”
  福皮亚诺虽然对这个办法半信半疑,但由于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照计试行。在接连播放了几张古典音乐唱片之后,果然出现了奇迹:这些无赖之徒因感觉心灵受到折磨而先后溜走。
  小酒吧又恢复了正常营业。
  故事的哲理
  成功都差不多,方法却多种多样,在必要时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绕弯”呢?遇到难题时硬着头皮迎难而上,一味直逼,结果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避直就曲的解决问题,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
                     (摘自《中外管理》2007年3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