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高科技——纸
标签:
历史科技文化科幻 |
分类: 历史 |
在美国科幻大师丹·西蒙斯的巨著《海伯利安》里,描绘了人类已经广泛殖民于银河系各处的未来时代。那时人类已经掌握了空间跃迁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遥远的星系。而信息传递则更加快捷,依赖高智能网络“内核”的帮助,可以在整个银河系内实现即时通讯。光速的限制,早已被人类超越。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高技术条件下,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诗人塞利纳斯在做星际旅行时,仍然携带着笨重的诗稿。他最先在海伯利安星球上创作诗歌时,也都是写在纸上的。
在另一位著名科幻作家艾伦·斯蒂尔的《土狼星》里,一艘飞船满载殖民者飞向遥远的土狼星,他们中许多人携带了纸质书籍。一个叫吉利斯的人中途意外地从冬眠中醒了过来。他再也无法回到深眠状态,为了排遣几十年太空飞行的孤独,他用空白的记账本写了一部规模浩大的小说。
科幻小说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此不赘述。《海伯利安》作于1989年,《土狼星》相关部分发表于2001年。从科幻史的角度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赛博朋克就已经兴起。在电子信息网络迅速发展的前景下,却有许多科幻大家仍然没有意识到,用纸写作的方法将很快被淘汰。在他们的笔下,即使人类已经踏遍整个银河系了,也仍然需要用纸来书写。在非常需要节约空间和载荷的宇宙飞船上,笨重的纸仍然是必需品。在科技以加速度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刚刚诞生没有多久的技术,都已经被淘汰。而纸,这个诞生于两千年前的古老技术,却被极具技术前瞻性的科幻作家群体默认为永不会被淘汰的东西。而且在绝大多数读者眼里,这样的情节也毫无违和感。
从这个小小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纸在人类社会的崇高地位。是的,我们每天用在办公室、书房、化妆间、厨房、餐厅、厕所的纸,毫不起眼的纸,平凡的纸,烂便宜的纸,其实是人类历史上罕有的超级高科技,高级到了人类无法设想没有它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套用一句古老的广告词,我们可以说:“人类失去纸张,世界将会怎样?”
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这种东西并不是今天概念上的纸,它是对埃及特产的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其概念相当于中国的竹木简,都是用单一材料做成的。当时环地中海地区的人们,许多都用这个东西来书写。
真正意义上的纸是智商逆天的中国人发明的。中国造纸术的起源,最先大概是受到蚕丝处理技术中的漂絮法的启发。人们将那些质量不高的恶茧、病茧,在水中捶打漂洗,然后在席子上晾干,以制取丝绵。漂絮的次数多了,丝絮残渣就在席子上堆积,形成一层纤维薄片。这本来是无用的废物,也不知道是哪个家伙闲着没事,在席子晾干之后,把这薄片剥离下来,试着用毛笔在上面乱涂乱画,或许是些“东东是小狗”、“看见你绝美的侧颜”、“恨你恨到骨头里”之类的,没想到效果还不错!于是,不经意间,地球科技史上一场意义重大的好戏悄然开演了。
公元前2世纪,西汉武帝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灞桥纸。它是由大麻纤维和苎麻纤维制造的。大概的制造办法是,把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使其纤维分散,悬浮于水中,形成纸浆。然后用筛子一般的网帘,从纸浆中把相互纠结的纤维捞起来,摊开铺平,滤水干燥之后,把纤维层揭下来,就成为了纸张。
公元1、2世纪之交,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带领工匠们用树皮、生麻纤维、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材料造纸,扩大了材料的来源,同时改进了制造工艺,提高了纸的质量。用蔡伦的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适于书写,而且原材料来源广,价钱也便宜,便于大量生产,所以受到了非常广泛的欢迎。蔡伦造纸法迅速传播到全国,人们称这种纸为“蔡侯纸”。到公元3、4世纪,纸已经完全取代了丝帛和竹木简,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
从此以后,中国的造纸术不断改进和完善。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被用来造纸。这些原料来源丰富,数量充足,价格低廉,造出的纸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384年,中国东晋胡僧摩罗难陀率领一队和尚在朝鲜半岛西南的百济国登陆,将许多汉籍送给百济国王,并在该国传授了造纸术。610年,朝鲜僧人昙征把从中国学到的造纸法和造墨法传到了日本。
751年,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中国史称黑衣大食)军队在中亚的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大败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领的军队。两万唐军只剩下千余人逃出,大量的士兵成为俘虏。这场战役对于中国来说是巨大的灾难,从此中国势力开始退出中亚。而对于世界文化交流来说,却是一件大大的利好。在这些中国俘虏中有不少人是当过造纸工匠的,阿拉伯人让他们在撒马尔罕开办了造纸厂。这样,中国的造纸术就传到了阿拉伯。当阿拉伯人学会大规模制造物美价廉的中国纸之后,埃及的莎草纸就逐渐被淘汰了。
造纸术通过阿拉伯人,向东南辗转传入印度,向西传入埃及、东罗马、西班牙。795年,阿拉伯人在大马士革开办造纸工场。900年,阿拉伯人在北非亚历山大港开办造纸工场。10世纪,开罗也有了造纸工场。11世纪,东罗马帝国在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始造纸。1150年,阿拉伯人在其控制下的西班牙建立造纸工场。1189年,法国也有了造纸工场。1276年,意大利人从埃及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此后欧洲各国逐次学会了造纸术,最晚学会这一技术的是俄国,那已经到了1567年了。而美洲造纸则更晚。今天的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地区,分别于1575、1690、1803年才开始自行造纸。
就这样,纸从它的故乡中国走出,足迹逐渐遍布全球,对人类知识的传播、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从有了纸,人类文明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到今天,它已经发展为许多种类、不同用途的大家族。
不过,在科技进步的道路上,没有永远的霸主。今天,年轻一代人写文章,都用电脑了,用纸笔写作的传统方式或许会慢慢被淘汰,正如纸当年淘汰了简帛一样。但是总体来说,还远远没到要和纸说再见的时候。纸,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它于两千年前横空出世,从那以后就一直忠诚地陪伴着人类穿越历史的苍茫岁月,并且还将继续一起走下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