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经说过:“当潮水退去时,就能看到谁在裸泳。”
这一次,潮水退去,而这个裸泳者却因他资历之深、体量之大和受害者名气之大与范围之广而让全世界都感到震惊。
几天来,一个70岁的老头的照片频频登上《华尔街时报》等报纸的头版头条,伯纳德·麦道夫,一个有着辉煌过去、据称曾在90年代初担任过前纳斯达克主席,精明能干的犹太人,进入了全球公众的视野,而在他的50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后面的一长串受害者名单同样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从国际大行如汇丰、BNP巴黎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野村证券到瑞士那些不显山露水的私人财富管理基金,以及赫赫有名的成功企业家和社会名流,如房地产大亨Mort
Zuckerman,零售商Bed Bath&Beyond的共同创始人Leonard
Feinstein,大导演Steven Spielberg的慈善基金会等等,还有被视为东部Old Money后花园的佛罗里达的Palm
Beach(棕榈滩)的达官贵人们。
用后人的本金支付前人的收益,这种“庞氏骗局”根本不是什么新鲜的模式,在中国发生的所谓的非法集资或老鼠会都是异曲同工,只不过和这位麦道夫的500亿美元比起来规模要小得多。这也正所谓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特大丑闻既已爆开,很多人开始指责SEC(相当于中国的证监会)监管不利。当然这可能是最简单的推卸责任的方法。近二十年来每年10%固定的回报,这是不是一个太过完美的投资收益能力而以至于让人觉得太不真实。但是,看看这些受害者的名字,大多为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和成功的商人,为什么他们也会像退休的老大爷、老大妈们那样容易上当受骗,而趋之若鹜呢?
“庞氏骗局”之所以能成功的核心还在于人心的贪婪。在“只有受到邀请才能加入”的虚荣心的光环之下,在每年稳定的高回报的利诱之下,即使是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们也放松了应有的审慎,多问几个问题?不合适吧。尽职调查?免了吧。而一涨再涨的牛市让人们更是唯恐漏过了错过了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
人性不变,骗子总是在我们的中间。今年以来,中国的VC、PE界也爆出了一些丑闻。有的公司在上市聆讯时被发现财务作假,商业模式在被仔细推敲后发现不堪一击。更有的公司刚刚登上境外市场即因造假而被勒令退市。而有的私募股权基金之间为了抢项目而闹上了法庭……而这些事情的发生大都在过去一、两年市场最疯狂的时候。喜欢购物的女人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教训,在全场打折的刺激下抢购而来的东西往往被发现并不是自己最喜欢的或最合适的。而当市场过热的时候,即使是投资人高价抢来的东西也往往未必物有所值。
有人喜欢在办公室挂上“慎独”的匾子,以警示自己在独处时也要审慎,但人在狂热的环境下可能更难做到审慎。拒绝贪婪,保持平常心,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不易达到的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