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之前,1997年的7月2日,在经历了一个小时的闭门会议后,泰国银行对外宣布,泰铢不再盯住美元,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狂泻20%,同时,几乎整个亚洲股票市场都大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相继陷入危机,当年底韩国也放弃了对货币的保卫,此后,多米诺骨牌效应还蔓延到了俄罗斯和南美。
10年之后,亚洲经济的强劲表现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了亚洲经济增长的活力,亚洲似乎正走在一段史无前例的欣欣向荣之路。
然而,一切繁荣背后却隐藏着难以让人们踏实的不稳定因素。其中,最让亚洲各国政府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便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热钱兴风作浪不断涌入亚洲市场并带来资产价格的一路飞升和资源性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会引起资产价格的泡沫,而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又会给经济以沉重打击。
亚洲金融危机会再度上演吗?
当然,首先从微观基础来看,亚洲企业经营的健康和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的夯实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大量业绩良好的制造企业正在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大量新型服务企业还享受着内需扩大、消费升级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印度的金融服务业、IT及制药企业正更参与全球化而茁壮成长,韩国的大企业在经历过剥离重组后重又焕发出勃勃青春,日本的金融机构也完成了重组整合,日本经济近年来已明显开始复苏……
其次,亚洲许多国家政府与地区的学者也一直在反思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汲取经济教训,分析金融监管面临的新挑战,探讨如何建设一个更安全的金融体系,以防范危机的再次发生。
除健康的经济基础外,健全国内的金融体系,抑制泡沫并管理好跨境资本流动是防范危机发生的核心。因此开放的进程与内部改革的进程应有效结合。有序的金融开放有利于国内外金融业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但缺乏管理的开放和银行体系的脆弱则会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对资本高度管制的国家,尤其是对资本的流出,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有时候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虽然近年来有关主管部门已经大大开放了对资本流出的控制,包括近期开放的QDII,但由于资本流出的层层严格审批程序和有关主管部门的长期意识,资本的流出速度相比流入还是相当慢,有内部消息称每年外管局预算的对外投资额都完不成,因此拓宽资本流出的渠道和加强实时监测预警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之时经常保持一种警醒之心,才能让我们的繁荣更加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