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午夜,荧屏上的夏蒂埃中心球场却是阳光灿烂,红土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法网男单决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我心里知道离比赛结束已经不远了——纳达尔得到了三个赛点——费德勒回球——下网——比赛结束,西班牙阳光小将赢得了比赛,终于实现了法网三连冠的梦想。费德勒慢慢地走到网边,等待与还沉浸在欢乐和观众们欢呼声中的纳达尔握手,他真挚地微笑着,也许有些许遗憾,但看不到牵强。
很喜欢看网球比赛,每年的四大满贯赛事只要有时间就一定看。虽然没有足球和篮球的满场奔跑,团体配合带来的一种激昂和沸腾,但是对抗、速度、技巧、近距离展现的个人魅力,当然啰,现在的球星们也呈年轻化,美女帅哥如云,使网球更具有观赏性。一直欣赏费德勒,这个瑞士来的小伙子,九次大满贯赛事冠军,雄踞世界男子网球头号选手宝座长达3年多,长得并不算太出众,没有萨芬“帅气”,没有罗迪克“阳光”,没有阿加西“有个性”,没有纳达尔“矫健”。比赛时,他并没有太丰富的表情,也没有太多余的动作,落后了输了不急躁,领先了赢了也不喜形于色,看他打球,也许少了一点激情,但是很舒服,也许少了一点悬念,但是很放心,因为他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打出漂亮的反击,令对手失误。印象中最深的是前年的上海大师杯,决赛时,他输给了纳尔班迪安,颁奖时,他一如过往地笑咪咪地站在一边,谦虚得像个好学生,而纳尔班迪安则得到了他的第一个世界级的冠军及一辆奔驰轿车,兴奋地坐在椅子上,享受着这一刻的荣耀。网联主席的讲话中大部分时间是在赞扬费德勒,因为这一场比赛很“特殊”,有5名世界排名前十的球星都因为各种“原因”中途提前退出比赛,如果费德勒不坚持到最后的话,那可能就称不上是“大师”杯了。作为世界头号种子选手,那年的费德勒已是三大冠军在手(除了法网输给了纳达尔),他完全有资格摆摆架子,也完全有理由放自己一个长假,但他还是来了,而且坚持打完了每一场。没有花边新闻,没有太多的商业广告,如果走在路上就和一个普通人没有太大区别,他的理想很简单,打好每一场球,做一个优秀的网球手,他做到了。
法网刚刚结束,这个星期,高尔夫美国公开赛开锣了。如果说网球是两个人的对抗赛,那高尔夫就是个人的挑战赛了,对超越自我的挑战。与费德勒相比,泰格·伍兹,世界高尔夫排名第一,更具有明星气质,他频频出现在商业广告上,他在赛场上近乎完美的挥杆姿势,她生活中的每个故事,都吸引了全世界fans的眼光。看看由于他的到来,为上海佘山高尔夫球场每年的HSBC冠军赛带来的人山人海,即使并不能近距离看到球星的动作,大家还要不声不响(高尔夫赛可能是一种最“安静”的比赛)地跟在后面在烈日下走上4-5个小时,就可见他的号召力了。
伍兹和费德勒是两个背景、个性差别很大的人,但由于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专注,坚韧不拔和出类拔萃,在比赛场上的沉着、智勇双全和超常发挥,在生活中如常人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成为了球迷心中的偶像。
所谓时势造英雄,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和扁平,也许我们很少有机会再看到历史上那些精神领袖的产生,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偶像,他们可以是电影明星、歌星、体育明星,可以是选秀一度成名的邻家小妹,甚至可以是网上虚拟世界里的某个神勇之士,当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平淡日子里需要一些激情,当我们在深夜寂寞中需要精神上的寄托,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些梦想的影子,灵魂的共鸣,或者只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快乐,我们就会觉得很满足,生活原来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