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道、法、术、势(一)
沙鸥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中蕴藏着管理者取之不尽的智慧。从管理的角度看,我认为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道、法、术、势。这四个字体现了中国古代完善的管理思想。把道、法、术、势琢磨透了,或许管理就做得差不多了。
道、法、术、势是管理大厦的四块基石,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体系。同时,它们又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彼此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支撑。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其实就是两件事:1、做正确的事,2、把事情做正确。“道”回答的就是“什么是正确的事”;“法、术、势”则告诉管理者如何把事情做正确。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能用语言讲清楚的道,就不是道了。听起来有点玄,但很有道理。什么是正确的事?常常讲不清楚,往往要靠管理者的直觉。管理者的直觉必须在无数的成功和失败中去体会和总结。这个过程就是悟道。管理之难,难在一个“悟”字。
禅也讲究“悟”,禅宗是要让参禅者从内心改变自已,从而顿悟一切。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并没有上过系统的管理课程,比如微软的盖慈、萍果的乔布斯。潘石屹也说很多人说他管理理论水平不高,但他的企业非常出色。我想,他们都是已经悟“道”了。所以管理之“道”并不是只存在于商学院的讲义里,真正的“道”是要在实践中去悟,关键是你能不能悟到。就象禅宗,有南禅和北禅之分。北禅讲究惭悟,就是不断地学习,慢慢去悟,商学院就是北禅寺庙。南禅则讲究顿悟,某一天你会在实践中豁然开朗,得道成佛。
不过历史上还是有不少圣人偿试着去描述“道”的含义,以便为芸芸众生指点迷津。孔孟之道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孔子说,符合这五个字就是正确的事,按这五个字去做就是君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有学生还问过孔子:先生你讲了那么多,能用一个字概括您的话吗?孔子说:有啊,大概也就一个“恕”字了。其“恕”乎,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是孔子对普世之道的阐述,这应该是做正确事情的基本标准吧。
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先来个“道可道,非常道”玄乎了一把,后来还是回到现实给了我们“道”的智慧。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老子的道主要体现在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把道比作水,水往低处流,顺势、低调、清静、无为就是“道”。无为不能理解成不作为。管理者的无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不强为,是要顺势而为,是以无为的方式实现有为的目的。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否也是正确事情的标准之一呢?
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打仗的事,皇帝和老百姓的意见要取得一致,也就是要师出有名,为正义而战。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你得想办法让下属知道:我们正在做件非常正确的事,跟着我干,没错的!凝聚人心是成事之道。孙子说的道是个政治问题、方向问题。所以先要抬头看路,然后才是埋头拉车。拉车的时候要不断地抬头看路,看路的时候别忘了还得拉车。看路是道,拉车是术。
我想,儒、道、佛兼修是悟道的最佳办法。那么如何把事情做正确呢?法家和兵家的思想为管理者提供了系统的解决之道。
点击加入江苏经理人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