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21世纪领导力(三)
沙鸥
五、
授权比命令更重要
授权和命令都是领导的形式。部队往往更多地采用命令的管理方式,打仗时战场瞬息万变,基本没有时间反复沟通,这个时候,果断清晰地下达命令就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命令就意味着,这事不容你讨价还价,有没意见都得按我的要求办。命令总是在紧急情况时下达,不考虑接受者对事情的态度。命令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跳过了上下沟通的环节,往往造成不是最优的选择。对企业来讲不是不需要命令,但授权比命令更重要。
授权是激励的有效形式。激励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工业革命时期,机器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人的存在只是为了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人是为机器服务的,企业主关注的重点是机器而不是人,那时候激励不重要。今天,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人的智能成为最主要的资源。激励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能就成为领导的重要课题了。授权是最好的激励手段。
站在员工的角度,从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授权满足了自尊的需求。授权意味着领导相信我的忠诚,相信我能站在企业的角度做事;授权意味着领导相信我的能力,相信我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授权还意味着领导给我做事的机会,通过这件事我的能力可以进一步的提升。
站在领导的角度来看,授权表面上用的是硬权力,实际上用的是软权力。授权意味着这事我不需要就执行的细节对你发号施令,但你在执行过程中会考虑到我的存在,会准确领会我的意图,会在执行过程中主动向我汇报,会以结果向我负责。命令是标准的硬权力,做领导软权力用得越多越好,硬权力用得越少越好。
另外,学会授权才能做到要事第一。事必躬新的人做不了大事,每个人的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具体的事情做多了,就没有时间处理更重要的事情了。领导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上,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考虑做正确的事情上。做领导,只要下属能做的事情,绝不要亲自去做。领导做了下属能做的事情就是越位,就是剥夺了下属成长的机会。
授权不是放任,不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授权前应该跟下属充分沟通,就事情进展过程中的要点,基本的方法,对结果的要求达成一致。授权后,领导要掌握事情的进展情况,以便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从旁协助。
六、
平等比权威更重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权威思想是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对法家而言,权威思想更是其核心内容之一。秦国正是在商鞅、李斯、韩非子等法家人物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法家建立了法、术、势的治国方略。商鞅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法治思想体系,申不害强调君王的统驭之术,慎到说法和术都是为了建立君王的权势,权势即权威。法家说有权威才能领导一切。中国的权威思想体系即由此而来。
有个故事很能说明权威思想:秦国郎中阎遏、公孙衍在非祭祀的时节看到老百姓杀牛祭天,觉得非常奇怪。老百姓回答说:“我们听说襄王病了,就对天许愿,只要襄王病好了,就杀牛祭天,现在是来还愿来了。”两郎中听了就报告襄王说:“尧、舜是圣人,他们病了,老百姓也未必为他们祈祷,现在老百姓听说大王您病了就自发为您杀牛祭天,您的功德已经超过尧、舜了啊。”秦襄王听了非但不高兴,还责令处罚当地官吏。郎中很是不解,襄王说:“老百姓祭天说明爱我,我就得爱他们,爱他们就不能令行禁止了,没有命令就自行祭天,我也就没有权威,就不能依法治理国家了,所以要处罚当地官吏。”所以权威思想不讲人情,强调有令才行,无令则止。
等级观念也是权威思想的表现。儒家的仁爱思想不是平等的仁爱,而是等级森严的君对臣、父对子的所谓仁爱,其实也是为了树立上对下的权威。汉代董仲书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自此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工具,权威思想成为影响中国两千年的最大遗毒。
从领导的角度来说,权威思想也不是一无是处。小企业需要人治,更需要权威。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治理也要逐步从人治过渡到法治,再从法治过渡到文化治理。平等思想应该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权威和法治会引导员工习惯于被动服从,只有平等思想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创新热情。
卓越的领导力应该是建立在人格魅力基础上的领导能力,平等思想是今天领导力的重要内容。在组织中过度表现威权是人格低下的表现。做领导,平等比权威更重要。
点击加入江苏经理人圈子,QQ群:405019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