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玉屏风治疗MPI期AR的临床研究
(2016-07-07 09:18:19)
标签:
365健康玉屏风散变态反应《丹溪心法》 |
变态性鼻炎(allergic
关于这一状态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有研究发现,MPI期的主要病理特征为鼻黏膜中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持续浸润以及上皮细胞中ICAM-I(细胞间黏附分子-1)分子的表达增加。ICAM-I属于Ig超家族成员,特征性地表达于上皮细胞中。可与T细胞上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分子特异性结合,使T细胞黏附于抗原递呈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以及各种靶细胞上,引起变态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1,2】。变应原刺激后ICAM-I表达的增加对AR中炎症细胞的持续上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变应原的季节性因素或采取了减少暴露于变态原的措施等原因,机体可无明显症状,即处于间歇性AR的无症状期。但在此期间,由于阈下剂量变应原的持续存在刺激,鼻黏膜仍然处于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状态中【2】。这种慢性炎症反应虽较AR症状期较轻,但可导致鼻黏膜结构重塑【3】,引起鼻黏膜的高反应性,使得变应原的刺激阈值逐渐降低,最终导致AR的持续时间加长及严重程度加剧【4】。由此可见,通过对MPI 期的干预可对AR的发展及转归起到重要作用【5】。
根据目前的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南,AR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抗白三烯药、抗胆碱能药等【2】.其中,鼻用激素在AR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同患者对鼻用激素的敏感度不同,并且随着使用的延续疗效下降,造成病情的反复及迁延【6】。
ARIA指南尚无针对MPI 期的最佳治疗方案,也未涉及中医药在MPI期的治疗地位问题。
中成药玉屏风散出自元代名医朱丹溪的经典医著《丹溪心法》。其主要组分为黄芪、白术及防风三味中药,具有益气、固表、止汗、扶正固本之功效。在临床上多用于预防风寒感冒、呼吸道感染、AR、支气管哮喘等上呼吸道疾病。已有研究发现,玉屏风散口服或鼻腔给药可有效降低AR的炎性反应,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调节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1 ,Th1)/Th2平衡【7】,抑制LgE产生,抑制肥大细胞释放其生物活性物质【8-10】等。其中,黄芪在全方中具有“主导”地位,单味用药即可产生疗效。主要通过提高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纠正CD4 T细胞向Th2细胞的转化而发挥调节作用;白术与黄芪有协同作用,前人将白术作为“扶正固本补气”的常用“药对”,其主要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分泌白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ɑ发挥调节T细胞亚群的功能;而黄芪、白术佐以防风,可以通过防风对抗过敏介质(组胺),作用共同发挥该方剂的免疫调理效应【11】.
【1】
【2】
【3】
【4】
【5】
【6】
【7】
【8】
【9】
【10】黄泰康.中药方剂研究大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09
【11】宋珏.基于量效关系分析的复方玉屏风抗炎免疫作用及配伍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