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路花语】冷眼看“退休人员缴医保”的热点

(2016-01-09 10:35:42)
标签:

健康

冷眼

退休人员缴医保

情感

热点

  “平地一声雷”。日前,由国家财政部长而非国家社会保障部长撰文称,正在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这一观点立即引发坊间和网上广泛讨论及热议。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引起巨大关注。有人表示,让收入不多的退休人员缴医保,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也有人认为,国内医保基金面临前所未有的收支压力,若要维持收支平衡,须改变在职人员为退休人员托底的现状。那么,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的改革究竟向何处去?

    国家自1998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以来,始终采用退休人员不缴费、在职人员缴费的筹资模式。这一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证了退休人员的医保质量和水平。无须讳言,近年来,国内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变化,因此而导致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赤字危机初显。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8296万人,其中退休人员7255万人,这意味着不到3个在职人员正负担着1个退休人员的医保,而退休人员仍在快速增加。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赤字危机已迫在眉睫,基金增收压力更加严峻。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的40%,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省份,其他省份大部分处于赤字边缘。

  面对医保基金的压力,有人提出质疑:为何不用国家财政来兜底?

  事实上,医保基金是保险而非福利,财政资金为医保基金无限兜底的做法,在国际上究竟有没有先例?换言之,医保基金的保险本质,决定了其应由参保人员来承担义务,享受权利。如果退休职工不缴费,则压力将全部由在职人群承担。即便强令财政资金担下这份责任,最终也会增加全民税收负担。

  那么,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是否具有合理性呢?

  据媒体报道和综述,从国际上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三种退休人员缴费的模式:一种是用退休金缴纳个人负担部分,例如法国、德国、日本;一种是工作时预缴一部分用于年老时的基本医疗,但要享有更多的保障项目还须退休后再交一些,例如美国;还有一种家庭医疗保险,例如,韩国、日本等。

  从国内情况而言,需进一步实现基金的精算平衡,体现社保的公平本质。2005年到2015年,国家连续11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年增幅达到10%左右,从月人均约710元提高到约2300元。而城镇职工医保建立时间尚短,存在大批缴费时间很短但已退休的人员,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只需达15年至25年就可退休后不缴费、终身享受医保待遇,缴费根本无法弥补其医保支出,失去社保权利义务相对等的公平本质。

  此外,国内现行医保制度间存在的差异需要逐步缩小直至融合。目前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都采取终生缴费制,即只有当期缴费了方可享受当期的医保待遇,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却不再缴费。但,随着不同制度间的融合,缴费水平、缴费模式、待遇水平等都将进行调整,并趋于一致。

  退休人员缴费多少算合理?这也值得推敲。目前国内医疗保险缴费率为工资的8%,其中企业为6%、个人为2%。有一种普遍的猜测认为,退休人员需个人负担8%。例如,以养老金平均每月2250元为缴费基数,退休人员需要按8%的医保总费率每人每月缴纳180元。但这种提法不符合该政策建议的初衷,也有悖于其他国家退休人员缴费的实践。从其他国家情况来看,退休人员只是负担个人原本需负担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缴费;国内在居民医保中也是采取“政府补助+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退休的老年人亦是如此。据测算,退休人员若缴纳医保,将以平均养老金为基数,这样算来,按照2015年标准,退休人员平均缴费额可能为每人每月百元左右。也有人据此臆断,这一缴费费率可能设定为退休金的2%,即当前在职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个人负担部分,大约每人每月45元。

  综合来看,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确实存在可能性和可行性,但如果实施这一方案,一些细节问题尚需有关部门和机构仔细推敲、认真研究。比如,是实行强制还是自愿;是否要同步调增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水平,以弥补因医保缴费带来的个人负担等。另外,还需要进行医疗费用控制方面的改革,例如总额预算,按病种付费等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措施。

  不过,对于减轻医保基金压力而言,启动退休人员缴费或许只是“开源”的手段之一,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节流”措施也不可忽视。201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35312亿元,是医改启动前(2008年)的2.4倍。因此,社会医保制度要可持续,需要将钱都花在刀刃上,该花的要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