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觉间时光带走了老一代医生回不去、小一辈医生无法想象的质朴年代。譬如号称三大件的“听诊器、水银血压计和体温表(腋、口、肛表等)”等。这些镌刻光阴的“老物件”仍留在医生们的记忆中,当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时,那些尘封的“老物件”便变成文字,从他们心尖流淌出来。其实,这些“老物件”就是今天本文展示的廉价药和好技术。例如,法国医生林奈克于1816年发明了听诊器,至今已有200年历史。随着心脏超声等先进仪器的应用,听诊器渐渐被冷落,甚至沦为一件落寞的“装饰品”。听诊器是否该淘汰?答案是否定的。心脏听诊简捷、廉价、直观、无创,身体上的很多部位、各种场合均可应用。听诊器不仅是医生须臾不能离开的工具,也是促进与病人沟通的“润滑剂”。其实,比如水银血压计和体温表(腋、口、肛表)仍然还在临床超期“服役”。
一日,来急诊科就诊的一名中学生突发腹痛。急诊值班医生看后,考虑可能是“急性阑尾炎”。立即依次调动检验、彩超、心电、CT、核磁共振等先进检查,但皆无阳性发现,仍不能确定诊断。
面对这一特殊病例,为了避免漏诊误治和医患纠纷,青年医师谨慎地请来了科里一位老主任医师会诊。老专家听了汇报,详细询问了病史,让病人屈髋平卧检查床上,暴露腹部,左手扯紧病人贴身内衣,略微离开腹壁,右手四指并拢伸直,紧贴内衣,从剑突下快速向右下腹滑去。只见病人手指右下腹喊痛,老主任医师果断指出,这是急性阑尾炎初期(注:按此进行处理,三天后患者痊愈)。
年轻值班医师不解,急忙请教。老专家说,这是触诊检查征象之一,称为滑膜征。阑尾炎初期,炎症尚未侵犯浆膜层,临床上往往只表现脐周和上腹内脏性疼痛。此检查就是用较广泛模糊的刺激,反向诱导出病灶部位疼痛,帮助医师作出诊断。老专家接着语重心长地说:“作为医生,我们要在坚实过硬的望、触、叩、听和问诊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合理运用高新技术。否则,有时就会陷入尴尬局面,不仅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还会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引起医患纠纷。”年轻医师感慨万千,在交班时讲述了会诊全过程,激动地说:“今天,前辈为我们奉献了宝贵的适宜诊疗技术,足使我终生难忘!”
关于滑膜征,现在很多年轻医生已经不知道了,许多教科书上也不介绍了,似乎渐被人们遗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