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泛舟】耳鸣治疗趋势:改进适应模式
(2015-03-02 08:46:09)
标签:
健康患者耳鸣症状习服就诊 |
明天是第16次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耳鸣和耳聋二者相互关联,即“耳鸣愈甚,耳聋愈速”。耳鸣是临床各科的常见症状,有时竟是首发症状。许多人深受耳鸣的困扰,影响听力、睡眠。长期耳鸣,还可使人产生情绪和心理上的变化。国外调查数据显示,人群中12%~32%出现过耳鸣症状,超过70%的听障患者或多或少伴随耳鸣症状;但实际上只有10%~25%的耳鸣患者就诊。国内关于耳鸣患病率的资料较少, 201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的一项调查表明,耳鸣患者占耳鼻咽喉科就诊患者的7.5%。
耳鸣是在没有外源性的声或电刺激的情况下的一种声音感觉,是一种常见症状,不是独立疾病。耳鸣患者是否就诊取决于个体对耳鸣的反应,也就是说,耳鸣的严重程度并非来自耳鸣本身,有的患者在耳鸣出现时过分专注耳鸣音,以至于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所以患者对待耳鸣的心理状态才是影响其严重程度的关键,而“心病”还需“心药”治。
临床上将耳鸣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病因包括先天的、感觉异常、神经病变等,占95%左右;客观性耳鸣包括血管性和肌源性,占5%。通常,患者在开始出现耳鸣时会感觉比较响,比较关注;接下来的6~12个月,多数患者表示耳鸣逐渐变得柔和,最终渐渐忽视耳鸣症状,甚至完全感受不到耳鸣的存在。
在治疗上,音乐治疗和习服治疗(习惯、适应)是目前对耳鸣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音乐能够掩蔽不想聆听的声音和干扰噪声,还可以减轻压力,使人感觉轻松、舒适,减少焦虑。
处理耳鸣的合理步骤是:
1.咨询。帮助患者恢复信心,教育,行为认知疗法。
2.增加声音的丰富性,用其他声音掩盖耳鸣。韵律低于正常心跳频率的音乐(每分钟60~72跳)对很多人有用。让患者听MP3每天2~3小时,60%的患者感到好转,其实耳鸣并没有消失。
3.接受声学脱敏医疗方案,戴专门的助听器促进习服。有听力损失的耳鸣患者,最好使用放大(高频响应最宽)并结合灵活的声音。
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价,响度不是关键因素,即响度和耳鸣严重程度不相关。评判治疗有效的依据要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无改善,以及有关耳鸣的消极想法是否减少。
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价,响度不是关键因素,即响度和耳鸣严重程度不相关。评判治疗有效的依据要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无改善,以及有关耳鸣的消极想法是否减少。
后一篇:【学术速览】先天性失聪失明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