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海泛舟】鼓膜成形术

(2014-12-03 14:39:19)
标签:

健康

鼓膜

成形术

成功率

手术

  鼓膜成形术(鼓膜修补术)是人耳鼓膜穿孔后重建的一种修补技 术,由Berthold早在1878年首次提出的。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技术的发展,鼓膜成形技术在临床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其中,手术治疗的几个关键环节需要引起重视。
   修补材料选择要点 
    鼓膜重建材料的精确选择,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多年来,它一直成为国内外专家在这一领域攻关的热点。1952年,Wullstein首次成功地采用分层较厚的皮瓣关闭鼓膜穿孔。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先后开展了耳软骨膜、骨膜、疏松组织、脂肪、静脉以及同种硬 膜等作为鼓膜修补材料的研究。然而,最为成功的是Tang等采用自体带蒂颞肌筋膜修复鼓膜穿孔。该材料本身无免疫原性,代谢率低,耐缺氧时间长,无活动性感染,可增加血供,降低囊袋形成,能提高成活率和治愈率。至目前,该材料仍为临床鼓膜手术的首选材料。
   成功率评价有特殊性 
    对鼓膜手术成功率的准确评价,关系到鼓膜手术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因此一定要客观准确,实事求是。1992年以前,媒体报道该领域的手术成功率为90%,但由于大部分术后观察时间不到1年,且分析数据没有考虑鼓膜内陷囊袋的形成,因此实际成功率远非如此乐观 。如Gianoli等,开始的成功率为92%,但经过严格的2年随访观察,成功率只有38%。多数业内学者一致认为,由于鼓膜手术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其材料在鼓膜内愈活后,还有一个漫长的适应生长期,在此期间,愈活的材料既要抗感染,又要防内陷囊袋形成,因此需要1~2年的观察期。 理想的术后结果应是:形成完好的鼓膜,移植物在干净、干燥的耳内 成活,咽鼓管功能正常。因此,对鼓膜成形术成功率的评价应严格把关,确立准确的“金标准”予以评价。
   儿童手术指征要细化 
    儿童鼓膜成形术国内报道较少,国外已在该领域有较多的尝试。 但儿童应选择什么样的年龄和时机做手术为好,目前仍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通常认为:学龄前儿童不宜做鼓膜成形术;手术前,适龄儿童必须要求1~2年干耳;对非脂瘤性中耳炎及其后遗症,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分泌性中耳炎及粘连性中耳炎鼓膜修补后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鼓膜单侧小的穿孔,没有明显的听力障碍,则不主张手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