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海拾贝】疼痛治疗的新技术

(2014-05-12 00:03:06)
标签:

365

新技术

疼痛治疗

拾贝

理性

    人们的身体在紧张、疾患等原因的作用下,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而产生疼痛信号,刺激神经末梢,使疼痛信号从身体的局部传向大脑。人人都曾有疼痛的感觉与体验,是诊病者的主诉之一。头痛、颈椎痛、腰酸背痛、关节痛,以及一些无来由的疼痛,都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扰与生活不便。

    临床医学研究疼痛,最终目的是为了治疗并根除疼痛。目前,临床已掌握了绝大部分疼痛的治疗方法。有些疼痛不需要特殊治疗,如轻微的磕碰、韧带拉伤等导致的疼痛,只需静养即可,医学术语叫制动;大部分伤害感受性疼痛只需去除病因,疼痛就可逐渐消失,如骨折复位、控制炎症等;而有些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绝大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病因复杂,则需要采取积极治疗。
    植入可编程吗啡泵——持续释放药物
    对那些晚期癌痛或神经丛损伤后遗留的疼痛,临床医生可以在病人的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植入可编程吗啡泵(IDDS),以很小的剂量持续释放药物,既解决了以往口服吗啡效果不理想、毒副作用大和成瘾的问题,也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微血管减压技术——剥离“责任”血管
    三叉神经痛病人是由于三叉神经根部存在小脑上动脉压迫或蛛网膜粘连所致,临床医生只要采取微创技术把压迫、刺激神经的“责任”血管从中分开,面部疼痛就会消失。该技术还可以用来治疗顽固性舌咽神经痛、面部痛性抽搐等疾病。
    射频热凝技术——提高疼痛阈值
    对于那些神经源性疼痛、脊神经根性疼痛的患者,可应用射频热凝技术,调控主导人体痛觉传导的神经纤维的阈值,在达到控制疼痛目的的同时,又可避免损伤运动、触觉等功能。幻肢痛即截肢后仍感觉到已失去的那部分肢体的顽固性疼痛,有60%~70%的患者在截肢后会出现幻肢痛。由于功能磁共振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的发展,临床可精确定位出患者已经不存在的那部分肢体在大脑皮层的投射位置,将疼痛控制器植入相应位置后,并通过调试已植入的疼痛控制器的参数,看是否会对患者的大脑功能造成负面影响,以达到安全高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这项技术还被广泛用于治疗脑中风后疼痛、丘脑痛、带状疱疹后疼痛等多种顽固性疼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