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山石:中医释“春困”

(2014-03-23 00:03:06)
标签:

365

他山石

日子

抵抗力

轻重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天本就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百病生”的季节,做足保健养生工作非常重要。初春乍暖还寒,最近天气虽然逐渐转暖,但倒春寒的余威仍在,日夜温差较大。同时,春季往往湿气重,容易带来各种“湿症”,身体有“湿”会引嗜睡即人们讲的“春困”。因此初春养生要做好祛湿工作。

    祛“内湿”,防“外湿”

    前几日“阳春”天气乍然一现,随后冷空气伴随着阴雨又“杀到”。这种冷暖寒湿的变化可以说把春天天气无常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春季的气候特点是偏于湿。一方面是内湿,而另一方面则是外湿。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制,或在冬季时吃多了肥甘厚腻的食物,让体内湿气内侵脾阳以至失运。而外湿是由于外界的湿气过多,容易让湿邪入侵。内外因相互影响,容易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湿邪”是“六淫”之一。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湿气就容易入侵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阴冷的刺激和寒气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湿健脾,将身体里面的湿邪驱走,让脾胃顺利运转起来。

    那么应该怎么办?春天的饮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还可以将切成薄片的党参用开水浸泡代茶饮,有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

    轻重湿症,祛湿有侧重

    在春季,本身体质偏弱偏湿的人更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应加强祛湿工作。此外,中医认为“肥者多湿”,肥胖者往往也是湿症的高发人群。但祛湿也要对症,并非每个人都需要祛湿。一般来说,身体有“湿”会引起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症状;同时精神上可能会出现萎靡、嗜睡、易怒、烦躁等状态;而身体、四肢会感觉较为沉重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的表现。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建议及时看中医生诊治调理。

    若只出现轻度不适的人群,属于轻度湿症,并不建议药物调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调节。饮食方面需多吃清淡食物,尽量避免油腻、煎炸、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而伤脾胃。在阳光较好的日子,可以多到户外走走,有助于驱散体内的湿气,提高身体抵抗力,维护自身的正气。春天天气多变,外出最好带够衣服,注意把防寒保暖放在第一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