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野掇拾:话说功能性疾病

(2013-02-22 00:16:22)
标签:

365

话说

哲学家

称呼

结构

健康

    临床上习惯将疾病划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两大类。功能性疾病的特点是:有临床症状,有的还不轻;病情多变且时重时轻;主诉颇多,病人痛苦,药物疗效多不理想;病人忧虑、恐惧、疑病等心理问题不少;多次体格检查和实验检查查不出相应器官的病理变化;病人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受影响,但健康寿命并不受到威胁。

    简单地说,功能性疾病就是只有器官功能失调而无器官形态结构病理变化的疾病。一般要经过一系列检查和一定时间的观察,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才能作出诊断。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心脏神经官能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然而,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器官功能和形态结构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理论上不存在没有形态结构病变而只有功能异常的疾病。也就是说,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决定了没有“绝对的”或“纯粹的”功能性疾病。实际上,临床医师、形态学家、病理生理学家、哲学家对器官形态结构和器官功能表现的统一性问题在理论上的观点是一致的。有人说,有器官功能异常,必然有器官组织细胞结构、组织化学、分子反应的异常,只是能不能查出是另一回事。

    由此看来,有朝一日当疾病性质能破译到超微结构水平、分子反应水平时,功能性疾病的概念或许就消失了。但是,就算将来的超级电脑对人体器官病理能明察秋毫,难道人的心理活动、复杂的情感世界对健康的影响也都可以在超级仪器下暴露无遗?况且临床医生不可能都等到一系列检出结果出齐后才予以施治。目前尽管功能性疾病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但至今世界各国医生仍习惯采用这一称呼。看来, “存在即合理”。

 

    应当指出的是,理论上拒绝“功能性疾病概念”有利于临床科学思维,有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有助于寻求符合标准化的治疗根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