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泛舟:侃侃眩晕相关的哪些事儿
(2012-12-03 16:29:53)
标签:
情绪激动病症现象后遗症精神健康 |
许多中枢性疾病也会引起眩晕,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眩晕患者应该多加注意,如小脑供血障碍、脑干肿瘤、老年性共济失调、体位性低血压、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腔隙性脑梗、脑出血等。所以,出现眩晕一定要及时就诊。
真性眩晕
眩晕就是具有旋转感的头晕,或者是感觉自己转,或者是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眩晕与普通头晕的最大区别是眩晕具有旋转感。
眩晕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前者也叫真性眩晕,是指多种病因导致前庭的周围部分或中枢联系通路的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而出现自身或周围环境的运动错觉或幻觉。
真性眩晕患者首先都存在典型的眩晕症状,医生检查可以发现患者有平衡障碍和眼震。如果患者有一侧耳鸣、耳聋,可能是内耳疾患,小脑、桥脑角病变和脑干的供血障碍,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如果患者没有耳鸣、耳聋或者是双侧有问题,多为前庭神经元炎、癫痫或包括供血障碍在内的其他脑干小脑病变。因此引起真性眩晕的常见病症包括内耳疾患、前庭神经病变和眩晕性癫痫。
假性眩晕
假性眩晕,也称头晕或非前庭性眩晕,症状有头晕眼花、头重脚轻、摇晃不稳,甚至跌倒,但不偏向一侧。患者没有明显的周围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感,不出现眼震。引起假性眩晕的常见病症有眼源性眩晕,如屈光异常、眼肌病变、视网膜病变;本体感觉性眩晕,如因脊髓后索或脑干内侧丘系病变致本体感觉传入中断引起,伴有肢体深感觉减退,感觉性共济失调和肌张力减退等;全身疾患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患(血压异常、严重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足、颈动脉窦过敏、主动脉弓综合征等)。其他病症也会引起眩晕,如感染、中毒、血液病、代谢障碍(糖尿病、低血糖症、高血脂病)等。此外,还有精神性眩晕,见于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等。
·骨科
由颈椎病所致的眩晕症状是由于颈椎脊髓的压迫或不稳定引起的,可以通过颈椎手术解除颈椎脊髓的压迫并稳定颈椎而治愈。颈椎病所致的眩晕症状复杂多样,有头晕、头皮发麻、枕部疼痛、颈后部不适等。患者还可能有阵发性心悸、胸闷憋气,有些患者会出现眼花、视物模糊、胃部不适,甚至恶心呕吐,还有些患者表现为耳鸣以及阵发性血压升高。因此,患者常会被误诊为冠心病等心脏病、脑梗死等神经内科疾患、玻璃体混浊等眼科疾患,以及梅尼埃等耳鼻喉科疾患、胃肠功能紊乱等内科疾患。
患者如果伴有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就应该尽早采用手术治疗。如果不伴有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首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改善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的习惯,进行理疗,坚持做颈椎操等。如果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2~3cm的微创切口,手术时间一般在40~90分钟,出血量不超过50ml,手术当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
·内科
■梅尼埃病
多数病人在发作时出现单侧耳鸣及耳聋,少数人双侧耳鸣、耳聋。梅尼埃病的发生与变态反应、内分泌紊乱、病毒感染、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其中首推情绪因素。梅尼埃病的症状往往使患者情绪更不稳定,因此易形成恶性循环。治疗梅尼埃病应在药物、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安定镇静药(地西泮、艾司唑仑)、抗眩晕药物(西比灵)、脱水剂(双氢克尿噻)、血管扩张剂(天麻素等)、镇吐剂(胃复安)等,部分病人能够缓解,但多数病人感觉效果不好。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性和破坏性两种。保守性手术主要解决内淋巴引流。破坏性手术只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病人又丧失工作能力的,局限于单侧有病的患者。
■偏头痛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频繁发作且程度较重时,可在急性期给予对症治疗和预防性治疗。有临床试验发现,佐咪曲坦对终止偏头痛性眩晕发作有效;其他研究显示偏头痛的预防用药对偏头痛性眩晕有效,这些药物包括去甲替林、维拉帕米、美托洛尔等。
■前庭神经元炎
对前庭神经元炎引起的眩晕治疗与治疗梅尼埃病类似。但药物只能减轻眩晕的症状,不能完全消除眩晕。
闭目仰卧对抗晕动症
对于晕动症,最好的治疗是发病时闭目仰卧。如果坐着,头要紧靠在固定的椅背或物体上,避免较大幅度的摇摆。同时可选用抗组胺和抗胆碱类药物,如氢溴酸东莨菪碱、茶苯海明、盐酸倍他司汀等。止吐药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氯丙嗪、地西泮(安定)等。有许多方法可预防晕动症,如打开车窗,到轮船甲板的前端;尽量保持头不动,闭上眼睛,凝视主焦点或是另一个不动的物体;坐在感觉运动最小的地方,如小汽车前排;不要坐在与汽车、火车运动相反的座位上,不要在运动中阅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梗死
■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