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回眸:翁心植院士二三事

标签:
翁心植下丘脑血肿诊断首都医科大学 |
http://www.tobaccochina.com/uploadfiles/pic/20120709125724830A.jpg
诊断尤须注重细节
有一次翁老到空军总医院会诊,那是一名已持续发烧三四个月的中年患者,此前医生已采用了抗感染、实验性抗结核等治疗方法,都无济于事。
翁老仔细检查病人后,突然问了一个在别人看来匪夷所思的问题:“您受过外伤吗?”病人回答说:“没受过。”翁老接着追问:“您再仔细想想,磕过脑袋吗?”病人仔细想了想回答,三四个月前骑自行车时被绊倒,脑袋曾磕在马路牙子上。
翁老当即建议给病人做颅脑CT,他判断病人下丘脑附近有血肿,清除血肿后便可康复。主治医生将信将疑地给病人做了CT,果然在下丘脑附近有血肿,清除之后,病人很快康复。
事后,学生问翁老怎么会推测发烧三四个月病人是下丘脑血肿的问题。翁老回答,他观察到病人并没有严格的炎症感染性的征象,但其高烧和神经热的特点有些相似,且满月脸等呼吸性综合征症状明显,由此怀疑患者是下丘脑有损伤,进而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连锁反应造成高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启示:连病人自己都忽略的细节却被翁老敏锐地捕捉到,进而药到病除。匪夷所思的提问、料事如神的诊断背后,是对病人临床症状的细致观察,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丰富临床经验的积淀,在此基础上方能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
时刻牢记“严谨”二字
一位资深教授深情回忆到,在他读研究生时的一次考试中,考题有10个病例,为了简单应付,选了自己主管的病例让翁老师考察他。但翁老顺手拿了一个不是他管的病例问道:“大夫,肺有几个叶?”他当时一下就蒙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是左二右三,便顺势答道“左二右三”。“那么左中肺炎是什么意思?”学生支支吾吾地回答:“好像没有这个诊断吧。”这次考试研究生70分才算及格,学生只得了69分,还需要重修。后来翁老找学生谈话说:“尽管病人不归你管,这个错误的诊断不是你的错,但你是一名研究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你没有犯原则性错误,给你加一分吧。”最后他得了70分没让其重修。
还有一次考试中,翁老拿出一份该生经手的一位已出院病人的病历问:“这位患者的检查结果报告单上血沉一项为50,但在病程记录中对于患者血沉增快既无相关记录也没有分析原因,为什么这样就让病人出院了?”
除了追求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外,翁老还经常叮嘱学生: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医院转科要管到8个病人,在这两三个月会学到很多东西,对于相似病人的病情都需要全部掌握,这样进步才会迅速。
启示:注重细节是诊断疾病极为重要的一点,而能够准确把握细节,捕捉到“潜伏”在细节中的疾病的蛛丝马迹,则需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如此才能更好地找准病因,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