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海回眸:维生素100周年(一)

(2012-04-14 11:58:05)
标签:

美食

岭南

坏血病

维生素c

维生素a

健康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20405/fdc4d84c52.jpg

     若以1912年发现并命名维生素B开始,维生素被人类发现至今已一百年。 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响亮名字,有时也会被直接音译为“维他命”,但无论称其是“维持生命的营养素”,还是“唯有他才能保命”,都包含了人们对它的正面认可。历经百年后的今天,若要给维生素下个定论,基本上是有功无过。

    于是,在维生素发现100周年之际,人们纷纷举办活动纪念。前不久,匈牙利赛格德大学为此举办国际会议,日本在通天阁为“维生素100周年”举办特别亮灯活动。 在上海,中国营养学会也召开了“维生素百年纪念会议”。 

    回顾维生素历史,对维生素的功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在学界缅怀维生素发现史,歌颂科学研究真谛的同时,民众对维生素的困惑依旧存在——我体内究竟缺少维生素吗?怎么才能补充?过量服用维生素,会中毒吗? 

    维生素是怎么发现的?

    若谈维生素的“发现史”,则远胜百年。 人类从很早的时候,就明白身体的某些病症的原因,是体内“缺了什么”,可到底缺了什么,却迟迟不能说明。 其实这些病症所缺的,正是某种维生素。

    比如说,晋代曾在岭南、江南地区出现“脚弱”病,至唐代蔓延北方,定名“脚气”。脚气病如何治疗?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专门介绍,用赤小豆、乌豆等治疗,长期吃糙米,即可预防。糙米和豆类能补充的,正是维生素B1。

    坏血病,曾波及整个欧洲,在远航船队和海军部队中大量出现,水手们全身无力,肌肉和关节疼痛难忍,牙齿肿胀出血……一度迫使英、法等国的航海业处于瘫痪。

    大约从1601年起,西方人渐渐发现,对这种“可怕疾病”用橘子、柠檬就可以治疗。从那时起,海员们航海时都会服用柠檬汁,来预防坏血病。在“柠檬疗法”发明之前,英国海军中患坏血病死亡数以千计,而仅仅是因为柠檬,20多年后,坏血病就在英国绝迹了。至今,英国海军的水兵还有“柠檬人”的称号。 人们对柠檬感恩戴德,而当时,他们并不明白柠檬中的奥秘,就是维生素C。 

    从19世纪末开始,人类还发现佝偻病的治疗,同样与饮食直接相关,并尝试用鱼肝油治病,其中关键,是维生素D。

    西方预言家巴德曾在1840年就 “断定”:“坏血病是因为缺少某一种必需物质之故。这种物质,在不久的将来,能被有机化学家或生理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

    事实确实如此。 终于,波兰科学家芬克在1912年,找到了“到底缺了什么”的答案,他提出将抗脚气病的“某种物质”称为“维他命”,其中便有“生命所必需”之意。

    此后,越来越多的“维他命”被发现、分离、合成。维生素成为一门“显学”。从1929年到1964年,共有17位科学家因为在维生素上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奖。

    维生素百利无一害?

    知道了病症原因,发现了多种维生素,人类就能远离相关的疾病吗?虽然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膳食结构得到重视,因为维生素缺乏病症越来越少见,但维生素的作用,在医学界尚存争议,尤其是在用维生素预防慢性病上。

    四大著名医学周刊之一的 《美国医学会杂志》在2003年和2007年,出现了两篇“矛盾”的报道——

    前者认为:“承认每天补充一片多种维生素,能有效地减低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等多种慢性疾病发病率。”而后一篇报道中,却有这样的结论:“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作为治疗药物,可能增加死亡率。”并认为没有证据能够表明,维生素C能够延年益寿。这一“矛盾”引起学界诸多争议,但争议虽存,不过,有关维生素正面作用的研究前景乐观。

    另外,曾有美国医学家认为维生素C“能有效治感冒”,甚至是“长寿秘方”,这些结论在学界争论至今。

    那么,怎么自我估量是否缺乏哪种维生素?有没有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估标准?而不是厂商和广告的忽悠之辞。 

    其实,维生素缺乏的评估技术非常成熟了,每种维生素缺乏,都有具体的生理化学指标,但这种技术在普通医院和机构并未普及。

    既然少有医院和机构能检测,那如何得知?普遍建议有二,一是根据自己的膳食情况判断,现在网上有很多相关软件,可以输入自己一段时间内的膳食,软件会生成一个评价结果;二是根据症状,如牙龈出血显示缺乏维生素C,口角溃疡缺乏维生素B2……

    一个健康的正常人如果能维持膳食平衡,是不需要特别补充维生素的。

    不少人认为自己“吃得好”,维生素就不用补吗?确实,因为国人营养的改善,典型的维生素缺乏病如夜盲症、脚气病、坏血病等已不多见了。但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我国20%至30%的人群会季节性地缺乏维生素C,原因可能与蔬菜季节性短缺相关;此外,还有20%至30%人群缺乏维生素A或B2。 

    膳食结构发生变化后,更应注意补充维生素。首先,现在人的主食基本上是精制米面,而过去常见的“标准米”表层有谷皮残留,其中含有不少B组维生素;其次,按照推荐每天应该吃一斤蔬菜,其中最好有300克是叶菜,很多人做不到;第三,不少人热衷于减肥节食,不吃主食,使得B组维生素更缺;第四,就维生素A而言,在动物肝脏、含脂牛奶、蛋黄中比较丰富,但不少人忌食这些食物。

    怎么补充维生素?

    几年前,一篇颠覆性的“维生素可能致死”报道惹得人们议论纷纷,医学专家再三告诫,补维生素不能过量。

    那么,若要补,怎么补?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食补,还是必须吃人工合成的补充剂?杨月欣表示,如果已经缺乏某种维生素,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此种维生素的食物,也可适当服用一些补充剂。“但应该控制补充的剂量,一般情况下,只能服用每日所需推荐量的二分之一,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二。”苏宜香说,这样才能做到“有效、不浪费”。

    若补充维生素过量,安全吗?专家认为,水溶性的维生素相对安全,吸收不了也会排出体外;而脂溶性维生素A、D等会积累在体内,但只要是正规产品都经过按照国家标准的严格检测,目前尚无关于“维生素积累”的有害报告。“像吃药一样大量服用维生素,肯定是不科学的。”糖尿病患者等补充B类维生素,则要遵从医生指导。 

    一般人认为天然的总比人工合成的好,其实未必。如维生素E,合成品比天然食物中的成分更易吸收。 90%以上的人工合成维生素与自然维生素并无差异,合成叶酸的效果甚至是天然叶酸的五六倍。专家还指出,随着人口增长和对健康需求不断上升,天然维生素资源面临不足,服用合成补充剂是一个必然趋势。另外,上班族和城里人特别容易缺乏维生素D,尤其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缺乏日光照射的季节。因此,补充维生素同时还需多参加户外活动,才能事半功倍。

部分维生素发现时间表

维生素 提出 分离 结构鉴定   合成成功

B1     1906 1926 1932       1933

     1907 1926 1932       1933

     1915 1937 1942       1947

     1919 1932 1932(D2) 1932

                 1936(D3) 1936

     1922 1936 1938       1938

B3     1926 1937 1938       1938

B12    1926 1948 1955       1970

     1926 1939 1942       1943

     1929 1939 1939       1940

B5     1931 1939 1939       1940

叶酸   1931 1939 1943       1946

B6     1934 1936 1938       193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