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路花语:感恩的心

(2011-11-10 14:33:28)
标签:

感恩的心

临床水平

回天之力

郎景和

医患关系

杂谈

  前些年,某电视节目采访了一位老医生。老医生有句话说得好,“在医疗活动中,每位医务人员都应该明白,是众多患者提高了你的临床水平,成就了你的事业”。无独有偶。著名妇产科教授郎景和也说过:“病人是医生真正的老师,真正使医生能力提高的人是病人。病人是病理现象的展现者,医生的双眼只有在病人面前才能焕发智慧。”凡是在临床打拼多年的医生,他们回顾个人成长经历时,都会谈到患者给自己带来的启发。然而长期以来,好多同道却不懂得对患者心存感激,这是我们在处理医患关系时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

 

    想起了有这样一个故事:漆黑的夜晚,一位僧人走在荒僻的村庄中,他发现一个盲人正挑灯前行。僧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上前问这个盲人:“你看不见,为何要挑一盏灯呢?”盲人说:“黑夜里如果没有灯光,那么大家就会和我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我点一盏灯,给别人照亮了路,也就等于给自己照亮了路。”其实,医务人员就应该是无助患者的“提灯人”。

 

  有人说,做医生难,因为现在的患者“越来越难缠”,“稍不留神就会授人以柄”。有人说,社会大氛围如此,医生也不得不对患者设防,以保证自己在纷繁的矛盾中全身而退。事实上,抛开少数极不理智的“医闹”行为不说,在临床医疗纠纷中,我们有没有试着去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和恼怒呢?瞬息之间,亲人因病致残甚至溘然离世,而以救死扶伤为使命的医生却无回天之力。做医生的心里都清楚,患者所了解的医疗知识非常有限,而他们又对医疗技术期望过高。面对亲人的生命,他们只好苛求医生妙手回春。而当矛盾一触即发时,又有多少医生愿意冷静下来,想想如何善待病人呢?

 

  不光是在非常时期,就是在日常的医疗服务中,医务人员都应该对患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哪一位医生不是从病人身上学的技术?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毫无保留地交给你,让你亲手触摸人体最隐秘的部位,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正是病人让我们一步步成熟起来,难道我们不应该报以发自内心的体贴和宽容吗?当我们面对病人的时候,首先应该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完美?我对病人是否已经尽心尽力?”

 

  我想,那位懂得感激病人的老医生,一定名气不小。凭他的声望本可以高高在上,但他真正读懂了“医乃仁术”的从医准则,始终以悲悯、仁慈对待病人。这样的医生必定受人爱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