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路花语:也谈职业道德的养成

(2011-11-03 14:14:23)
标签:

职业道德

伦理审查

自修

道德要求

灌输

杂谈

    古人云,无恒德者不可以行医。

    人要讲道德,职业从业者要讲职业道德,则医务人员有自己的职业伦理道德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职业道德一直是政府在倡导,它通常是针对行业的道德要求,而对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似乎缺乏自觉。

    医德如何养成?其实就是在校“灌输”和在岗“自修”两类。医德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除了医务人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世界观、事业观等,还包括古代“医德”的内容。虽说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远非一个知识问题,甚至也不是认知问题,但通过知识灌输和自修带动医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知,这对于医务人员践行职业道德具有基础性作用。

    但对于“灌输”和自修的作用不能盲目乐观。具体实践中,也曾经在相当长时期内,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公布了道德伦理方面的准则甚至条例,但还是当做耳边风。如果仅仅是搞一点培训来“灌输”,让医务人员都知道天底下有职业道德,知道有一些原则在,要求他们自修自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灌输”培训的价值,在于它向人们提示了一个重大问题,即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现在义务行使不规范,滥用“权”力比较普遍,亟须职业道德规范。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始于认知,落脚在践行。前者生产知识,确立原则,后者负责把原则落实于医务人员的日常职业行为中,让医务人员践行职业道德。尤其是自修自律和践行,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难点,理应成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养成着力的重点。

    乍看起来,医疗卫生系统从来不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知识、原则与规范,由于历史悠久,似乎拥有丰富的“传统资源”。但所谓传统“医德”根本谈不上是一种“职业道德”,它与现代的现实格格不入。在当代,主管部门曾出台大量文件,公布了各种“组织纪律”、“规章制度”,它们是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但社会处于持续变革中,人们针对的观念以及现实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新的总结,上升为一门学问,再反过来加深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认识,强化其逻辑自足性和说服力,已经迫在眉睫。

    道德要求主体自律,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自然要求医务人员的道德自律,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必须以他律为基础。在很多国家,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一般被称为“职业伦理”或者“医务人员伦理”,就是强调它的规范性。很多国家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了立法,并设立专门的伦理办公室或伦理委员会。相比之下,我国的“纪律”分散在浩如烟海的文件中,尚未“法典化”;卫生系统也有监察机关负责医政务风纪,但习惯了事后查处,而短于事前事中的伦理审查。

    在开展相关的职业道德养成工作的同时,可以把各种“组织纪律”、“规章制度”归纳为一部医务人员伦理的“基本法”,公之于众。对医务人员职业行为实施伦理审查,就是一个规范权力与义务、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好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