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贴士:常用药服用指南(二)

(2011-09-03 15:03:07)
标签:

温开水

焦山

蒙脱石散

阿司匹林

息斯敏

杂谈

1。蒙脱石散服用时间有讲究。

蒙脱石散是治疗胃炎、肠炎、腹泻等肠道疾病的常用药。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蒙脱石散是个服药时间不同,所治疗的疾病也不同的药物。蒙脱石散口服后,药物可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并维持6个小时。胃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有黏膜糜烂和出血,饭前服用可以降低肠腔过分敏感的作用,加强、修复黏膜屏障。而腹泻患者两餐间服用有固定、清除多种病原体和毒素的作用。吸附消化道内气体和各种攻击因子,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使之失去致病作用,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可维护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胃食管反流、食管炎饭后服用蒙脱石散能覆盖在整个胃及食管黏膜表面,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胃液分泌,促进吸收功能。因此,治疗胃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时应当选择饭前服用,腹泻患者宜于两餐间服用,胃食管反流、食管炎患者应当选择饭后服用。 

2。蒙脱石散服用时间不同作用不同

蒙脱石散口服后,药物可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并维持6个小时。胃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有黏膜糜烂和出血,饭前服用可以降低肠腔过分敏感的作用,加强、修复黏膜屏障。而腹泻患者两餐间服用有固定、清除多种病原体和毒素的作用。吸附消化道内气体和各种攻击因子,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使之失去致病作用,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可维护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胃食管反流、食管炎饭后服用蒙脱石散能覆盖在整个胃及食管黏膜表面,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胃液分泌,促进吸收功能。因此,治疗胃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时应当选择饭前服用,腹泻患者宜于两餐间服用,胃食管反流、食管炎患者应当选择饭后服用。正确服用方法为:将蒙脱石散倒入50毫升温水中充分稀释,摇匀服用。不能将蒙脱石散查接倒入口中用水冲服或用水调成糊、丸状服用,以免造成蒙脱石散在消化道黏膜上分布不均,影响疗效。

3。服阿司匹林少吃桃。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同时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它呈酸性,在碱性环境下容易吸收。桃中含大量葡萄糖、果糖、有机酸、无机酸等营养成分,有益身体健康。但桃子的大量糖分能刺激胃酸的分泌,影响阿司匹林的吸收效果。另外,阿司匹林本身就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果酸则更加重对胃壁的刺激,严重时可造成胃黏膜出血。因此,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应控制桃的摄入,椰子、甜石榴、葡萄、香蕉等含糖多的水果也应尽量少吃。吃上述水果时最好和服药的时间相隔2~3小时,以避免对阿司匹林产生影响。

4。息斯敏服用四注意。

息斯敏是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无镇静作用,作用强而持久,是家庭常备药物之一,在服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初次先服半片  初服息斯敏可先吃半片,观察有无头疼、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如果没有不适,再逐渐加大剂量。

  (2). 严格把握剂量  息斯敏服用8小时后才会起效,药物在体内需要近5天时间才能完全分解,故而服用时要严格把握剂量,每天不能超过一片。

  (3). 合用药需谨慎  由于代谢息斯敏的酶容易被其他药物阻断,导致药物血浆浓度升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合用药物时要谨慎。常见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抑郁药、酮康唑、西咪替丁、茶碱等。

  (4). 有些人不宜服  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一些人不宜服用息斯敏,这些人包括:妊娠初期及哺乳期妇女、6岁以下儿童、低血钾者、心脏房室传导阻滞者、肝功能不全者。

 5。怎样正确贴膏药。

膏药使用方便,疗效显著。贴膏药虽是小事,但其中的学问却不少。

  掌握适应证  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故一定要掌握好适应证,不可随便使用。例如,因受风寒引起慢性腰痛、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或追风膏药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因热毒郁结引起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愈,可用拔毒膏消肿,去腐生肌。橡皮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救心膏选用活血化瘀、芳香祛湿的中药,如麝香、冰片、红花、乳香、没药加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出现心绞痛症状,可取一片贴于心前区,五六分钟后心绞痛可缓解。如每日贴1次,可预防心绞痛。

  方法要正确  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皮肤擦净,拭干后再贴膏药。一般一贴膏药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时间长了,膏药不仅已经失去效用,而且还对皮肤不好。贴膏药应避开毛发较多处,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会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在头面部特别是近眼处、口鼻处等附近也不宜贴。冬天寒冷,橡皮膏药不易粘贴住。可将膏药贴好后用热水袋敷一下,以便粘贴牢靠,以确保治疗效果。另外,使用黑膏药类膏药时,应先将膏药背敷在热水壶(杯)外或酒精灯、蜡烛的微火上熨烤化开,等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可持续贴1~2周。有的人使用此类膏药时,直接在煤炉上烘烤,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煤炉燃烧时会产生致癌物质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吸收,经皮肤渗入人体,给人带来一定危害。

  注意禁忌证  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敷患处。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应稍缓片刻再行贴敷。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凡是含有麝香、乳香、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禁用。如果贴膏药10分钟左右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泡,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口服抗过敏药物,局部外涂激素类软膏,进行抗过敏治疗。

6。发热病人慎用颠茄片。

颠茄片为常用的抗胆碱类OTC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胃肠道痉挛性疼痛。但伴有发热的患者,最好别用颠茄片。颠茄片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口干、便秘、出汗减少、口鼻咽干等症状。颠茄片能阻断胆碱受体,制止腺体分泌(包括汗腺)。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痉挛疼痛并伴有发热症状者,使用颠茄片后,由于汗液不能从机体中分泌出来,不利于患者的机体散热,可使原本发热的机体体温更高,从而导致其他病症。所以,发热病人应慎用颠茄片。

7。中暑高烧莫吃退烧药。

中暑后如果出现发烧等不适,不能自行服用退烧药,因为发烧与中暑后体温升高的作用机理不同,药物不能混着用。中暑导致的发烧,首选治疗方法应是物理降温,不能服用退烧药。这是因为中暑后的体温升高和细菌、病毒引起的发烧作用机理不同。退烧药主要是通过让身体发汗来达到降温目的,而中暑是因为人体散热受阻,造成热量在体内积蓄,不能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因此服用退烧药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能降低体温。中暑后出现高烧,正确的方法是用40%浓度的酒精或温水擦全身,并在额头、腋窝和腹股沟等血管表浅处放置冰袋。如果出现昏迷、抽搐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8。用前列腺药易致乳房增大。

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可抑制雄性激素分泌。长期服用的话,体内的雄激素浓度不足以抵抗雌激素,从而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其实,像王大爷这种男性乳腺发育的病例非常多见,主要是口服了治疗前列腺增长的“非那雄胺”引起的。因此建议,长期服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药物的老人,每年都要检查乳腺,如果发现乳房发育,要马上停药,以免引起乳腺癌。

9。 中成药服用的技巧。

    服用方法有异  中成药剂型很多,功效及作用机理不同,各有各的用法。一般内服中成药都需要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类药物应先嚼烂或切碎后分次温开水送服,切不可整粒吞服。给神志昏迷者喂药可先将药用开水调成糊状,由鼻饲管灌服,不可硬撬牙齿,以免损伤口腔和牙齿。婴幼儿服药比较困难,可将药分多次、少量服用,或适当调以牛奶、米粥、蜂蜜服用。

  外用药不可内服  外用药除了只能外用外,外用方法也不尽相同。珍珠散、生肌散等宜直接撒在疮面;如意金黄散宜用蛋清调糊于油纸上,再贴敷患处。

  恰当选择“药引”  “药引”对于中成药也一样不可缺少。中医治病讲究治疗病本,药引的意义在于载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如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七厘散等,宜用温黄酒送服,以利于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附子理中丸、藿香正气丸等宜用生姜汤送下,以温散里寒、安胃止呕。六味地黄丸、金锁固精丸等宜以淡盐汤送服,以引药入肾,增强疗效。至宝锭宜用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煎汤送服;保元丹、妙灵丹等宜用钩藤、薄荷煎汤送服以增强解表退热作用等。

  掌握服药时间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与时辰变化密切相关,服用中成药也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一般内服中成药多是早晚各服一次。滋补类药如人参养荣丸、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等,宜于饭前空腹服;健胃、顺气、消食的大山楂丸、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宜饭后15分钟左右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镇静安神药宜睡前半小时左右服;化虫丸、肥儿丸等治疗肠道寄生虫的药物宜清晨空腹时服。

  谨守服药禁忌证  药品说明中的禁忌必须严格遵守。中成药一般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品。如热症忌辛辣、油腻;寒症忌生冷;孕妇慎用破血通经、行气导滞、泻下逐水药;皮肤病、疮毒、哮喘、咳嗽患者忌食鱼、虾海味发物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