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海回眸:黄建始与《中国医学生》

(2011-09-03 08:26:17)
标签:

黄建始

健康管理

中国医学生

中山医科大学

杂谈

   

    8月17日,在这个本如万千日夜一般平常的晚上,却因突然到来的噩耗顿显悲伤——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因患多发性骨髓瘤于2011年8月16日凌晨2时40分在洛杉矶凯撒医院病逝。

    我久久凝视着电脑屏幕上的消息,悲痛的心情难以平复。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中青年专家,非典时期临危受命回国救援的爱国学者,竟然如此早地结束了人生的旅程!

    黄教授是笔者仰慕的当代中青年医学才俊之一。记得最早听说他,是他1978年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学习期间参与编辑的全国第一份医学生杂志《中国医学生》,后来是他主编的《健康管理》杂志。虽从未直接联络,我们却通过编读之间和关注彼此的《新浪博客》,获得颇多宝贵的灵感与思路。黄教授思维敏捷、敢想敢做、脚踏实地,对待学术问题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他立足于解决全中国人民的健康问题,眼界却不囿于当今中国,而是以兼容并蓄的姿态,汲取世界各国健康管理的新兴理念与实践经验。健康管理这一与百姓小康幸福息息相关的事业发展渐入正轨,同道们由衷地感到欣慰:转变医学模式,关注公众健康,惠及全体国民。然而就在今天,健康管理学术界失去了这样一位为普及和促进健康理念而默默耕耘的优秀学者,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留给人们的数百篇学术文章、400多场健康管理讲座,以及众多创新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成果,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黄建始教授(1953.10.5—2011.8.16),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家庭,1978年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学习,在校期间便参与创办了全国第一份医学生杂志《中国医学生》。此后,他凭借自身努力,在学术领域不断取得显著成就,先后在美国、加拿大的多所大学和卫生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管理以及传染病控制工作。

  最难能可贵的是,黄教授始终怀着一颗拳拳爱国的赤子之心。2003年非典突然暴发,黄教授在第一时间回国,与国内卫生领域的专家连夜组织会议,研究应急对策,启动防控方案,为国家快速而准确地判断非典流行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建议。事后多年,他与朋友谈起此事时被问及,是什么样的感情让他在得知中国需要帮助时,几乎不假思索就挂帅出征。他用了这样一句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话:“我们应该做国人的健康卫士!”

  也正是非典使国人渐渐认识到,随着医学模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正面临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双重威胁。面对一组组骇人听闻的数据和图表,面对日益沉重的疾病负担,我们该通过何种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传统医学界将“以疾病为中心”奉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信条,只在治病系统上投资,一旦遇到类似非典的突发传染病蔓延,又该如何应对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患者?面对慢性病“井喷”和人口老龄化,我们该怎么办?

    黄教授的一生都在为实现人人健康而奋斗。这也是最能实现人类价值的事业,它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健康风险”,我们每个人都是高速行驶列车上的乘客。安全、便捷、舒适地到达旅途目的地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而健康管理能让我们每个人都远离“健康风险”,确保人生旅途平安幸福。

  看着博客中黄教授优雅的笑容,读着他2011年6月17日13:03发的最后一篇美文《豪饮小酌皆伤身》,我感觉他其实并未离去,他的理想和信念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同道。我提醒自己从悲痛中走出来,将思念之情化为前进的动力,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品格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坚信健康管理的未来无限光明。黄建始教授是我敬重的良师益友,他学贯中西,医通古今,德才兼备,志存高远。为了祖国的医学和健康教育事业,他殚精竭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目光远大,思想敏锐,有胆有识,敢于直言,是一位铁骨铮铮的优秀知识分子,国家难得的人才,堪称当代学人楷模。如今斯人逝去,令人痛惜万分。斯人已逝,音容宛在,风范犹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