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齐鲁:聊斋故里行
标签:
旅游 |
|
中国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城东数里的黉山南麓,有个叫做蒲家庄的幽僻山村,那里就是17世纪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诞生的地方。蒲家庄本叫“满井庄”,因村东沟底有一水井,常满常溢,俗称“满井”,故得其名。
由村西平康门进入蒲家庄,所见民居民情颇有些儿古意袭人。走过三棵葱郁古槐,就到了蒲松龄纪念馆。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进入门楼,一个古朴典雅、清新别致的院落便呈现眼前。一连四进的院落,瓦舍茅屋相间,月门花墙错落。院内处处青砖灰瓦,垂柳依依,古藤茑萝,花木扶疏,翠竹摇曳,石榴火红,独有历代书香、农家小舍的清雅情趣。
蒲松龄理想国的踪影
|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名篇《婴宁》里曾为他所喜爱的人物形象婴宁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门前皆丝柳,墙内柳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坠阶上,曲折而行,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蒲松龄虚构的理想国,如今可在他的故居寻到踪影。
穿过八角门,就是“聊斋”正房,东西厢房各一间,均为土坯墙、草顶、海青檐。公元1640年蒲松龄就诞生在这里。蒲松龄排行在三,生性聪慧,史称“经史诸集过目成诵”,深得父亲喜爱,蒲家人把家族重兴的希望寄托在蒲松龄身上。
“柳泉”:蒲松龄曾在此设茶待客
|
蒲松龄18岁时连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秀才,深得当时山东学道、著名诗人施愚山赏识。蒲家人经历家族的一蹶不振后,似乎又看到一线希望。然而此后他屡试不第,一生中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在科举道路上苦苦挣扎一辈子,生活的困难使他接近劳动人民,对所谓“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矛盾体察颇深。他把满腔才华都倾注到《聊斋志异》创作上,才有了这举世瞩目的传世之作。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有人说,蒲松龄的不幸,使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的封建官僚,多了一个伟大作家。
出蒲氏故居大门往东有一口水井,名曰“柳泉”。过去这里翠柳百章,合环笼盖,田园风光旖旎动人,井水外溢,清冽甘芳。相传蒲松龄曾在此设茶待客,与过往行人作促膝之谈,听他们谈狐说鬼,搜集写作《聊斋志异》的素材。因他爱恋这个地方,故自号“柳泉居士”。今日柳泉,旧景依稀,井围绿柳成阴,旁有石碑一座。上书“柳泉”两个娟秀大字,系沈雁冰手迹。井北新建一亭,背依土阜,面临大路,使人联想蒲松龄当年设茶待客的情景。从柳泉往东走,上沟便见一片苍松翠柏。这里是蒲松龄长眠之地——蒲氏墓园。
《聊斋志异》是部雅俗共爱的异书,蒲松龄亦为后世所敬仰,甚至被尊为“蒲仙”。有多少学士文人、平凡游客在蒲松龄故居流连,想抓住一丝半毫仙风灵气。毕竟,奇情异恋的浪漫或神秘莫测的怪趣种种,是能惹人动容,引人寻探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