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体诗”是在古诗原韵的基础上,运用换字的手法,改动原诗,使其内容含蓄、讥讽、揭私、挖底,入木三份,读来十分诙谐、生动和有趣。
南宋诗人林升在朝廷迁都临安(杭州)后,见君臣不思收复失地,仍酒天花地醉生梦死,愤而作《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达官贵人照旧不抗日,还是勾心斗角、湖吃海喝,偏安陪都。有人仿林升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嘉陵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渝州当石头(城)。”
北宋“神童”汪珠《劝学》诗云:“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明代御史冯徽,直谏犯颜,和同期的许多犯官一样,被罢官充军,服役辽东。遂改《劝学》诗云:“少小休勤学,文章可误身。辽东三万卫,尽是读书人。”
北伐战争时,叶挺亲率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大败北洋军阀吴佩浮部。吴佩浮只身坐火车逃亡洛阳,行前声言今后不再问政事,将以饮酒看花终老。谢老(谢觉哉)仿[唐]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讽刺曰:“白日青天竟倒吴,炮声送客火车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雄心在酒壶。”
1932年闻知侵华日军兵至山海关,国民政府在北平的官员不管百姓和学生的死活,如惊弓之鸟,竟纷纷携珠宝文物南逃。鲁迅借以唐诗《黄鹤楼》的韵,作《吊大学生》谴责,诗云:“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暮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80年代初,漫画家华君武,针对某国有企业用20万美圆买回国产设备的丑闻,作了漫画并题诗云:“少小出口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经理相见知相识,笑问客从香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