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节点性意义的摄影展

标签:
节点意义无忌风景作品杂谈 |
具有节点性意义的摄影展
无忌:你怎么看待传统的风景摄影?
区志航:在我看来,传统的风景摄影有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两大类,尽管我本人更热衷于自觉的观念“风景”摄影,但并不否定传统风景摄影在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鼓励更多的人用观念去创作“不一样的风景”,但真正能驾驭这类摄影的注定是小众。
无忌:你平时关注比较多的是哪类题材?
区志航:与历史、社会和生活相关的题材。
无忌:你觉得摄影做详细的分类有必要吗?
区志航:在学术上有必要,在创作上没必要。
无忌:你如何看待“不一样的风景”这个命题?
区志航:挺好的,在看似朴实的背后有着很多空间和可能,耐人寻味。
无忌:这次参展的作品摄于何时何地?是否已经完成?
区志航:这次参展的作品是:《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14:28 汶川大地震;《那一刻》2009年2月9日20:20
央视北配楼火灾;《那一刻》2009年6月27日05:30许
上海“楼脆脆”事件。作为单个作品已经完成,作为整个系列那是一辈子的事。
无忌:介绍一下作品的拍摄背景以及初衷。
区志航:我的行为和观念作品系列《那一刻》拍摄的背景是新千年以来发生在中国的节点性重大社会事件,希望通过“区式俯卧撑”这个独一无二符号和公器,发问现实,书写历史。
无忌:分享一些跟作品拍摄/制作有关的经历。
区志航:我说过,我的《景.观》系列每一个作品背后都有刻骨铭心的故事,《那一刻》系列每一个作品背后都有刻骨铭心的挣扎。实在太多,有兴趣的话,可以把“区志航”的名字输入各网络搜索,会有大量的相关资讯。
无忌:你所理解的“风景”应该是什么样的?
区志航:这个问题很大,于我简而言之就是“心景”。
无忌:风景、摄影、人,在你看来,这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区志航:“心景”就是这三者关系最恰当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