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屋藏娇”古与今

(2009-02-04 00:21:31)
标签:

碧江金楼

金屋藏娇

典故

景.观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正如很多支持者推荐的景观(不能同时符合:中国、标志性、人文景观三大前提)没被采纳一样,我的行动摄影系列《景.观》展出选点同样挑剔,那为什么会欣然同意在一个似乎与当代艺术无关的村镇展出呢?当然内有缘故。

    碧江金楼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碧江,属明清时期建筑,已有几百年历史。

    金楼古建筑群由泥楼、职方第、金楼、南山祠、见龙门、亦渔遗塾、慕堂祠、砖雕大照壁和三兴大宅等等多座建筑组成。集中了宅第、祠堂、书斋、园林等功能,保留着干打垒、蚝壳墙、水磨砖、“镬耳山墙”等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实物。

    珠江水乡的古建艺术和官宦儒商的文化积淀,在这组紧凑的古建筑群中体现无遗。

    金楼古建筑群的最亮点金楼,原名赋鹤楼,楼内装饰着金碧辉煌的木雕,据说是因清末名臣戴鸿慈之女嫁入职方第,作为嫁妆与赠。而民间有“金屋藏娇”的之传说。巧夺天工的金木作,几乎包罗了木雕艺术中的所有手法。尤为难得的是木雕全部采用中国传统题材,渗入了外来的艺术风格,以实物印证了岭南文化的发展史。

    金楼古建筑群院宅内,还保存着当年刘墉、宋湘等清代名家为这个家族题写的木、石匾额和戴鸿慈以及多位清代顺德进士、举人题赠的书画翰墨真迹,加上大批原汁原味的明清家具、珍稀的清代官轿、跋步床(千工床),置身其中,不仅可领略昔日珠三角富庶人家的生活,更可感受岭南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精华和建树。

    《景.观》行动摄影系列在碧江金楼的展出,让当代艺术走出画廊和美术馆,超越艺术圈,真正进入大众生活,触动人们神经,干预现实社会,同时也让古老的金楼焕发新的生命和可能。

    昨天,陪钟荣健、许培武、赵卫民、吕群、冯小姐等好友再游北滘碧江金楼,并藉此邀冯小姐客串一回“娇”模,不胜感谢!

  提示:如果有兴趣,请看图片后更多的介绍和推荐——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金屋藏娇”古与今

百年金桔

“金屋藏娇”古与今

陪赵卫民、吕群、冯小姐、钟荣健、许培武再游北滘碧江金楼

“金屋藏娇”古与今

   

    碧江是我国24个、广东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一个历史上的繁荣之地,根据咸丰年间县志记载,碧江(村)最鼎盛时期三万多人,且多读书,是典型的儒乡文化。当时在顺德,其建筑宏丽者莫过于碧江。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在经历了数次战争和运动的洗礼之后,碧江的古建筑所剩不多,但最具代表性的金楼却出人意料的保留下来。
  金楼是碧江苏家早年修建的一座书楼,富丽堂皇、尊贵典雅,楼中多取金箔镶贴,故得名金楼。它在当时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乾隆年间的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都曾登堂入室,与金楼的主人切磋琴棋书画,共叙风花雪月。

  推荐一:金屋藏娇的传说

  金楼以贴金得名,却凭藏娇闻名于世。相传当年慈禧的干女儿、法务大臣戴鸿慈的女儿戴佩琼下嫁时任兵部员外郎的苏丕文,苏丕文将戴佩琼安置在金楼之中伴读,夜夜有美人红袖添香,故传有金屋藏娇的佳话。

  推荐二:三口井

  因为用做书楼,又是木制结构,所以一个小小的碧江金楼,就修有三口井:院子里的井、正厅里的井以及顶部的藻井。
  按照五行的说法,木被火克,而火又被水克,院子里的井和正厅里的井主要用来防火、降温,而顶部的藻井,直径很小,上面雕刻着五只蝙蝠,寓意着“五福临头”。

  推荐三:鬼斧神工的木雕

  金楼二层的雅集(接待客人、以文会友的场所)是整座金楼的精华所在,这里的家具、木门窗、木屏风大多是采用纹理细密光滑的酸枝木所造。酸枝木在经过刮磨后,表面如同镜面一般光彩照人,触摸起来质感细滑清凉,从视觉和触觉上都能感觉到一种深厚含蓄的美感。如果再在上面贴上一层金箔,一入此室,便有一种富丽堂皇却不失华贵雍容的感觉。
  不过人们大多料不到,金楼精华中的精华并不是这炫目夺眼的黄金装饰,而是其中鬼斧神工的木雕工艺,仔细环顾四周门窗,你便会发现小小的方寸之地竟然雕刻着大千世界,花鸟鱼虫,应有尽有,而且动物姿态生动,神态逼真,植物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怪不得同行的导游向我们介绍说单单这木雕,就已经价值连城!

  推荐四:讲究的摆设

  金楼中有不少讲究的摆设,比如跋床,它比一般的床要宽许多,而且有两道屏风,两道屏风中间是给婢女站立服侍用的;比如八角窗,是向两边滚动推开的,意思是八面威风;比如古代的保温设备,在两层包装之间填上满满的棉絮,以达到阻止热散发的功效。 

  推荐五:文人墨宝

  清朝中期的碧江是儒乡,读书风气浓烈,很多家的天井中都种植着龙眼和桂花,取一个攀龙借贵(桂)的祥瑞。当时乡中有“家无读书子,功名何处来”的传统,因此,对知名的文人是推崇备至,苏家把书楼建设得如此豪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读书人在碧江的地位。
  正是因为这种学风,很多文人在碧江留下了足迹,在金楼,你可以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例如宰相刘墉,“翰墨丹青事事妍,湖山佳处寄才贤。几回禅院花争发,一夜山堂月正圆”。例如当时岭南著名的文人张岳嵩,“汉江东去有高台,烟树苍苍楚望行。老马铜蹄访北塔,少年齐唱晤鹰来”。
   推荐六:碧江版“清明上河图”

  清代道光年间,苏家有子苏鹤,号二悟坡道人,作二十四咏,概括碧江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并以此咏为线索,雕作铜壁,重现历史上的繁华碧江。
  这幅碧江版的“清明上河图”长23·8米,高1·5米,上面所绘风景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推荐七:百年古树

  虽然金楼新修复的后花园只有原先的五分之二大,但是散落在园中的一花一草一木都特别的讲究,从佛肚竹到黄金间绿,从100年的龙眼、桔到200年的紫薇、青思,无不见证着时间的年轮。
  交通指南

  碧江金楼距广州、佛山均20公里左右,坐车或自驾车至顺德碧桂园往南1公里处即到,2010年将有轻轨列车直达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