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新安源流,圆中医新梦】之四——术著岐黄誉杏林,大医精诚道传家(各家撷英)

(2018-07-20 19:25:46)
标签:

张一帖

新安

定潭

李济仁

李挺

分类: 张一帖世家

“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晨光熹微,越过了山路十八弯,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各家撷英”社团携手基础医学院“生生导师团”共同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藏在深山人皆知,竹林深处有人家”的定潭村。定潭村的“张一帖”被誉为镶在浙皖公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我们将走进张一帖的第15代传人的李梃以及他的新安国医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的上千件展品,则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薪火相传15代的中医世家传奇。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677113507856328.jpg

走进新安国医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气派的徽式建筑,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徽派元素呈现在每一个角落。最让博物馆馆长李梃先生为之自豪的是石子路上的伏羲先天八卦图。他重视养生文化,并亲自设计了博物馆内的养生标志图,此图正看为耄耋老翁,反看为嬉笑孩童,这寓意着道家养生文化中“复归婴儿”的哲理。“懂得‘复归婴儿’养生之道的人,即使白发苍苍身心也可以如婴儿自在。”李梃先生如是说。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677113530924505.jpg

在众多的什袭珍藏中,尤以明代的金丝楠木药箱为“张一帖”的最“贵”传家宝,李梃先生说道:“这是过去出诊用的流动药箱,一次性可以装七十二种药,开出处方就可以直接用药,尤其是对于急症来说,省却了病人外出抓药的时间,多一秒就是多一份生机。”瞬间我们明白了它的“贵”。谈到药箱,就不得不提及由“张一帖”世祖张守仁独创的“十八罗汉”末药。常言道:“偏方一味,气死名医。”由简单十八味药材组成的散剂,往往一帖药即可力挽狂澜起沉疴,正因此得到“张一帖”的美名。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677113538856186.jpg

李梃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张一帖”近两代的传承人。他的父亲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有着“术著岐黄”美誉的李济仁;母亲是新安世医“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有着“心涵雨露”美称的张舜华。李梃先生是李、张二老五个子女中唯一选择留在定潭的“张一帖”第十五代衣钵传承人。李、张二老为了让“张一帖”这个老字号在家乡后继有人,决定在定潭留下一人继承家学,李梃先生毅然扛起重任。二老曾说一药能起沉疴的“末药”一定要保证药效、不能随意添加成分。即使传承到今天,由于父母和自己的严格要求,李梃先生仍坚持传承古法十繁之功做好药。让四百年的“十八罗汉”末药品质如一,他们的这份坚持令人肃然起敬。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677113547766808.jpg

“我姓李,我爱人姓吴,我两个孩子姓张,这就是为了传承。”

“女‘张一帖’已经三代了,我母亲,我姐姐和我女儿,当时要是没有传承给我母亲,‘张一帖’就断代了。”


李梃先生的这两句话让我们心头为之一震,“张一帖”的传承打破了以往的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承方式,以包容的心态,让“张一帖”祖业能够延续下去。包括现在李梃先生收徒,不仅有他的小儿子,还有医学院刚毕业的学生。李梃先生面对后学均一视同仁、倾囊相授。了解到我们是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他谆谆教导我们“基础要从认药开始”,理论学习“要专但首先要全面”,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有担当的好医生。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677113674178453.jpg

先生的诊所自备药材、诊费低廉,“十八罗汉末药”也仅仅4元一包;先生医技精湛、医风儒雅、求诊者遍布各地;先生与我们交谈时风趣健谈、倾心真挚。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令人动容。“张一帖医学不仅是他们家族的宝藏,也是全社会的宝藏”,李梃先生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我们决定留下来也是因为村里人迫切的需要。”李梃夫妇为家乡歙县留住了“张一帖”。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677113686455280.jpg


“定潭向有车头寺,半夜叫门一帖传。”李梃先生听着这句话长大,他将“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为准则行医至今。李梃,在这个“竹林深处有人家”的乡村中诠释着“术著岐黄三世业,心涵雨露万家春”的价值理念。现今李梃先生又将“张一帖”文化和医学精粹传递给他的儿子,他们又开始了“张一帖”的薪火相承,使得有着四百年辉煌的“张一帖”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继续一脉相承、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们不难想象,在几十年后的定潭村,“张一帖”的继承人们将继续在这“一帖千年寿百姓,双馨五叶开万春”


原文链接:【探新安源流,圆中医新梦】之四——术著岐黄誉杏林,大医精诚道传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