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国学走向科学——访谈国学院院长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研途)
标签:
张其成国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
分类: 杂文趣事 |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674166744486695.jpg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674166746219731.jpg
张其成
张其成,原名张其枨。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中医药文化学家,文人书法家,国家级非遗“张一帖”医家第十五代传承人,全国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中医文化学、中医哲学奠基人,医易学术研究领导者,当代国学传播领军人。自幼习儒研医,先后师从文字训诂大家钱超尘、易学哲学泰斗朱伯崑、内经研究大家王洪图,易医并进,佛道双修,章黄一脉。首次提出“易道主干,三教合易”的观点,主张“易魂佛心,儒风道骨,医艺并用,五经归元”,是目前全国唯一系统讲授“国学五经”的国学导师。
Q
您之前提到中医在国外传播最大的阻碍是文化壁垒,据悉国内仍有许多人没有完全接受中医,是否也存在文化壁垒呢?
张其成:外国人和我们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就是文化壁垒,所以要想把中医传出去,首先要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文化观念。这和中医也是相辅相成的,比如针灸等技术,外国人接受得比较快,但很多人却无法接受吃中药。西方对于中药的使用要求非常精确,但是中药的煎药、炮制很难做到非常精确。所以应该从中医治疗的疗效和文化观念这两个方面双向的让外国人慢慢接受中医。我曾经和法国的几个中医组织进行过交流,他们的中医比我国的中医更地道,称为甲骨文医学、医古文医学。他们完全从中国古代经典出发,比如扎针之前要焚香、祭拜,并且全部按照时辰来,非常的虔诚,说明他们完全接受了我们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作用。至于国内,亦是同理,起初中医在国内是没有文化壁垒的,以前大家都很习惯看中医吃中药,但是渐渐的,很多年轻一代都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中医了,因此消除国内之壁垒,也要从国学文化出发。
Q
您觉得应该如何消除这种文化壁垒,让国内的人更加接受中医呢?
张其成:其实中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要让大众接受中医,我觉得应该做到这八个字:立足国学,走向科学。这是中医的必由之路。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接受的是现代的文化知识,他们接受不了太传统的东西,所以中医必须要跟科学结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中医核心的东西不能丢,所以我们要立足国学。国学是中医的魂,中医的根,我们要守住中医的根本,然后跟现代科学进行结合。国学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和中医思维的体现,它跟现代科学实际上在最高层次是不矛盾的。同时,中医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历代中医的发展也都是吸收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天文、历法等等,慢慢发展而来的,比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是用乙醚提取的青蒿素,这就是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发扬优势,扬长弃短。
Q
古人常称“儒医”,国学有很多价值观可以影响人们学中医的思想,这是否也是您坚持推广国学的理由?
张其成:是的,因为国学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中医哲学,这是中医的魂。古代有很多的文人学习医术,他们的文化作品有大量医学知识,这就是俗语所谓的“秀才学医,笼中捉鸡”、“秀才当大夫,好像切豆腐”,说明他们的思维完全一样,秀才读了国学经典才能称之为秀才,也正是他们有了中国传统思维,才能在中医方面得心应手。
Q
您之前提到要建立中医药双一流中医药大学,国学在这其中充当很重要的角色,那么您认为国学应该加入到中医药教育当中吗?
张其成:是的,国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学校成立了国学院,这是全国第一个成立国学院的中医药大学。并且我们即将给中医本科生开设国学第二学位,使中医人有中医传统思维,中国传统思维,这在所有中医院校中是第一次。我认为建设双一流大学,要让我们的中医学子除了中医学主体一流以外,还必须要学两个东西:一个是最基础的国学;另外一个就是现代科学,为此我们大学还成立了生命科学院,由此做到一个最现代,一个最传统。国学之所以如此重要,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国学最大的作用就是修心,对个人来说,第一是心态,第二是心智,即思维方式,第三是心灵,是最高形式,在国学中修养心灵会给人一种信仰、一种寄托,从而带来幸福感。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674166747439443.jpg
作为一个中医学生,应该从国学中寻找中医思维,培养大医。就国学而言,我认为需要开两门专业课,六门专业基础课。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到:“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侯、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接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医学经典,是中医学生必须学习的,《黄帝内经》《甲乙经》、医方药方,都归结于这个方面,因此凡欲为大医,必先谙熟这些医书经典。《周易》《六壬》简单来说叫易学,孙思邈提到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因此我们首先要开设六门课,即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诸子、历史、老庄、内典(佛经)、天文(古代科技)。我们要先把自己的“本”找到,把自己的思维建立起来,然后再学习现代医学,做到有主有次。
Q
这个时代一直推广文化自信,除了学中医的学生,大家都应该接触一些国学的东西,您认为我们年轻一代怎么获取国学知识?
张其成:这些年我在全国、全世界讲国学,这就说明现代人对国学是有需求的,那么我们怎么获取国学呢?一方面就是看国学经典,对现代人来说,国学博大精深,内容非常多,在我们生活中,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诗酒花茶,都是国学。那么国学究竟应该学什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五部经典,这不是指儒家文化中的四书五经,这五经是整个中华文化的五部元典。国学是一源、三流、两支、五经,一源指的是易经,三流是指儒、释、道,两支是国医、国艺。为什么认为国医和国艺是两支,因为这是当代在老百姓中在使用的,或者总能接触到的东西,比如传统艺术:书法、绘画、民乐、戏曲,这些最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这五部元典就是:《易经》《道德经》《论语》《六祖坛经》《黄帝内经》这五经。另一方面,学国学要从小学起,分阶段学习国学,应该在小时候重点读《论语》,中年读《道德经》,老年主读《六祖坛经》,至于《易经》和《黄帝内经》,要用一辈子来读,并且要用心体悟,跟自己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是去听一种知识,而是让所学对自己目前的人生有指导作用,这样才能有感而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