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访张其成(一)|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2017-06-22 07:45:10)
标签:

养生

国学养生

黄帝内经

千年中医

张其成

分类: 养生之道
专访国学养生第一人张其成 |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2016年11月,纪录片《千年国医》摄制组采访拍摄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教授。近些年来中医热与养生热造成诸多乱象,致使百姓受骗,也令中医蒙羞。纪录片的初衷就是以正视听,所以我们“纪录中医”微信公众号特整理张其成教授的采访内容,告诉大家养生的根本,虽不一定能让你得其法,却能让你不再犯错——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336477639103160.jpg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TITLE="专访张其成(一)|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

张其成

1958年10月生,安徽徽州歙县人

出生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学世家, 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阴阳五行是一种思维方式中医的理论主要是从《黄帝内经》开始建构的,但《黄帝内经》不是第一本医书。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挖掘出来一大批医书都比《黄帝内经》早,是汉代初年,而《黄帝内经》的形成于汉代中期,当然不排除它有先秦的一些篇章。《黄帝内经》的形成才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这个体系就是阴阳五行。用阴阳五行这个框架构建了中医学的生理、病理、治疗、诊断等综合的一个体系。比如说中医将一个人看成是一个自然,叫人身小天地,天地大人身。也可以说叫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即天人合一,所以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在中医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336477705760209.jpg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TITLE="专访张其成(一)|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

 

天人合一跟阴阳五行有什么关系?天人是按照一个模型来合一的,这个模型就是阴阳五行。有好多人说阴阳和五行不是一个来源,但是我认为它有密切关系的,实际上是一回事。现在很多中医界的人还提出来,要保留阴阳废除五行。

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五行就是阴阳的细分,阴阳就是五行的整合,是同一种思维方式。至于是不是一种来源,还有待研究,但至少都是天人合一的这种思维方式。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336477768930724.jpg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TITLE="专访张其成(一)|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

 

阴性和阳性,这是按照属性和功能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五行实际就是阴阳,阳又根据阳气数量的不同分为太阳和少阳。阴也按照阴气数量的不同分为太阴和少阴,再加上阴和阳之间算一行,就是五行。太阳就是火,太阴就是水,少阳就是木,少阴就是金,中间就是土,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天是分五行的,地也是分五行的,人也是分五行的。人的五行从外在来说,五体,什么叫五体投地?两只手两只脚一个头,这是五体。我们的内在,心肝脾肺肾,五脏。五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再加上三焦是六腑,实际三焦是有名无实,这五脏五腑。然后就把人的身体看成五大功能系统,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叫智慧。这样一分,五脏跟人体外在相连,比如说跟五官,还有跟宇宙间的相连。比如所有的东西都分为五:五谷、五气、五味、五方、五食,全都分为五。也就是说阴阳的细分就是五。这就把整个宇宙看成一个有机的,互动的,协调的整体,这就是中医的伟大之处。

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好多人攻击我们中医,说中医太简单了,说一个人有病叫阴阳失调,怎么治病呢?调和阴阳。那病治好了呢,阴阳调和了。我说这就对了。因为越简单的东西越符合事物的本质,越复杂的东西越偏离事物的本质。

中医研究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什么叫健康呢?就是人和自然要和谐,这是第一个层面,叫天人合一。在天和人这对关系里面,天就是阳人就是阴。第二个层面,是人和人之间要和谐,人与社会要和谐,这叫人我合一。在人和我这对关系当中,“我”是阳,人是阴,为什么呢?因为人和“我”之间这种关系是“我”在起决定作用,都是自己造成的。第三个层面,就是人的身体,我们的躯体和我们的精神要和谐,这叫形神合一,神就是阳,形就是阴,中医更注重神。这三个层面都和谐了,才叫做健康。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336477831756035.jpg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TITLE="专访张其成(一)|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

 

什么叫不健康?也是这三个层面不和谐了,重点讲最后这个层面,人体上阴阳不合最大的不合就是气血不和谐。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意思就是气是血的统帅,而血是气的载体,构成阴阳。

然后表现为脏腑不和,五脏是阴,六腑是阳,心肝脾肺肾是阴,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反而是阳。为什么呢?中医是按照功能出发的,《黄帝内经》里写的就是“五藏”,五脏有一个共同的功能——收藏。比如心要藏神,肝要藏血,肺要藏气,肾要藏精,脾要藏肉。对应的六腑是要排泄,比如大肠、小肠、膀胱,大小便要排泄。所以五脏叫藏而不泄,六腑叫泄而不藏。所以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从功能出发划分的。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336477964536348.jpg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TITLE="专访张其成(一)|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

 

最后还表现为经络不和,经络也分阴经阳经、阴络阳络,奇经八脉里有四条阳经四条阴经,十二正经里面六条阳经六条阴经,都是分阴阳。

所以怎么来治病呢?也很简单,你要是气血不合,调和气血;脏腑不合,调和脏腑;经络不合,调和经络。用各种手段,除了药物还有砭石,也叫刮痧,针灸、按跷、导引、气功,这些都是治病的手段,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中医就只有药物。《黄帝内经》已经记载的很清楚,专门有一篇叫《异法方宜论》,把整个大地按照五行来分,分成五个方位,每个方位的气候地理特征不同,相应的人的性格特征,包括体质特征、得病的特征全是不一样的,所以治疗的方面也不应该一样。这样就把复杂的宇宙给有机化,并且可以放入阴阳五行这个框架来一一对应。

养生的总原则

《黄帝内经》有三个第一,第一部中医学的经典。第二个是第一部养生学的宝典,它讲养生是最系统的,最深刻的。第三个是第一部生命的百科全书,不要把《黄帝内经》就看成一部医书。它里面有天文、历法、物候、地理,还有哲学、心理学等,是一部百科全书。但是它讲了这么多内容,都没有离开一个主题——生命,它讲人的生命,所以是生命的百科全书。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336478054726731.jpg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TITLE="专访张其成(一)|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

黄帝问岐伯,人怎么才能活过百岁,而动作不衰。岐伯的回答,养生就三个问题。一条总原则、四大方面、三大要素。“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一条总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太重要了,比方法重要得多,方法可以五花八门,但如果不按照这个原则,所有的方法都可以说是错的,就会犯一些基本错误。人类发展到现在,那么多科学知识我们都懂吗?不可能,但我们一定不能没有科学素养。

这个养生总原则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效法阴阳的变化规律,于术数相和谐。阴阳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意思?人自己分阴阳,阴阳的细分就是五行,人是分阴阳五行的,宇宙万物也是分阴阳的。人要按照阴阳的变化规律,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一定要效法它,不能违背它。这样我们自身的阴阳和外在的阴阳和谐。

什么叫和于术数呢?前面“术”是表示技术方法,养生有方法的,而这些方法往往又可以用数字来表达,叫术数。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336478162220212.jpg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TITLE="专访张其成(一)|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

 

我们的数字一共是多少个呢?是十个,从一到十,没有零,零是从阿拉伯数字传来的,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黄帝内经》成书的年代还没传到中国,所以最小就是一,最大就是十。一三五七九就是阳数,二四六八十就是阴数,这就是阴阳的具体体现和量化,也就是和人的五脏一一相对应:一六为水,就是肾,二七为火,就是心,三八为木,就是肝,四九为金,就是肺,五十为土,就是脾。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个总原则太重要了。我们掌握了这个原则,就不会出现低级错误了。比如张悟本说要吃绿豆,结果大家浩浩荡荡吃绿豆,把绿豆吃得涨价吃得缺货。马悦凌说你们都要吃生泥鳅,结果大家浩浩荡荡吃生泥鳅,好多人得了寄生虫病。林光常说你们都要吃土豆,结果大家浩浩荡荡吃土豆。这都叫不懂得总原则。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336478278792263.jpg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TITLE="专访张其成(一)|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

 

假设我是一个阴性体质的人,吃大量的绿豆、生泥鳅、海鲜,尤其是海螺、螃蟹,这些大寒的东西,当然是错误的,是违背规律的。但假设我是一个阳性体质的人,我多吃一些寒凉的阴性食物,那就是阴阳中和,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

什么叫养生?我用一句话概括——养生就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叫适合自己,就是阴阳中和。“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个总原则可以压缩成四个字,阴阳中和。

阴阳中和,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所以我们可以切实地体会到,养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养生没有那么高深,不需要刻意去做,养生就是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一定要把握自己的阴阳,宇宙的阴阳,然后使其和谐。

中国文化的中和之道

阴阳它最早来源于《易经》,《易经》的经文部分是三千年以前周文王作的,这是我们进行了详细考证的。《易经》经文里面没有提到阴阳,所以说好多人否定,说《易经》没讲阴阳,经文中的确没有,但是不能否定事实,《易经》中最基本的两个符号,一个阳,一个阴,是典型的阴阳。它为什么用两个符号,不用三个符号或者四个符号。这两个符号你怎么叫都可以,也可以叫刚柔,也可以叫阴阳,但是这种思想是三千年前以前就形成了。

之后阴阳的思想被我们中医所运用,而在《黄帝内经》之前,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孔子,儒家是明解《易经》,主要偏向于阳。道家,老子是偏向于阴。一个是阳刚的精神,就是《周易》的乾卦,自强不息、刚强坚毅、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与时俱进,这是龙马精神,龙马精神就是乾卦,乾为龙乾为马,这些被儒家继承下来并且加以发挥。而道家是阴柔的精神,是坤卦,厚德载物、自然无为、谦虚谨慎、包容宽厚、居下不争。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精神。一个是阳刚精神,一个是阴柔精神,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336478370202358.jpg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TITLE="专访张其成(一)|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纪录中医)" />

 

到后来,在距今两千年左右的西汉末期,当然是《黄帝内经》之后了,从古印度传来了佛家,佛家跟中国文化相结合,跟中国的三玄相结合,就是和《周易》《老子》《庄子》一结合,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它也崇尚中。

所以很明显的,阴阳中和,就是儒释道共同的精神,三家都讲中,三家都讲和。儒家的中叫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是最高的一种德行,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家讲中道,《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老子》第五章“多闻数穷,不如守中”也要讲中。佛家讲叫中观,中观用八个不来解释,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不常不断,这就是中。三家都讲和,儒家叫仁和,道家叫柔和,佛家叫圆和,所以“中和”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而阴阳中和就是养生的最高原则,我们一定要坚守住原则,这比方法重要。

我和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朱迪,一起做过一个研究,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了。研究北京什刹海地区那些老百姓的养生活动,是用人类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我们上次遇到一个老先生,八十多岁,我问他身体这么好,有什么养生秘诀啊?他说:“我没什么秘诀,我就一句话,我从来不吃肉。”我们又看到一个九十多岁一个老先生,身体更好,我们问他有什么秘诀没有?他说:“我没有秘诀,我就一句话,我就喜欢吃肉。”第三个老先生说了“我是有肉吃肉有菜吃菜。”第四个说“我就喜欢运动”,第五个说“我从来不运动。”

养生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吗?没有!都必须跟自己的阴阳体质,还有身体状况、病理状况相结合,一定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也就是一种生活习惯,这才叫养生。

 

专访国学养生第一人张其成 | 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纪录中医)

专访张其成(二) 想活得健康长寿,只靠医生是不够的

专访张其成(一)| <wbr>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wbr>(纪录中医)


 

 

专访张其成(一)| <wbr>看过这个,你不会再被“养生专家”忽悠 <wbr>(纪录中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