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圣杨继洲的养生功 (东方早报)

标签:
杨继洲针圣针灸大成养生张其成 |
分类: 养生之道 |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对针灸的“疗效”确信不疑,所以才完全没有理会美国那个“权威”杂志以新闻发布会的规格宣称“针灸效同安慰剂”,照样我行我素地爱针灸,治疗用针灸,养生也用针灸,一如我们的先辈。
至少直到明代,针灸有着广泛的社会认可、民众基础。比如万历年间,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得了“痿痹”的病,多方求医,“日试丸剂,莫能奏效”。所谓“痿痹”,实际是两类核心症状,痿是萎缩软弱,以肌肉的无力、松弛为主要表现,痹是痹阻不通,以肌肉关节的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这位地方大员赵领导得了痿痹这个病,反复尝试各种药物治疗,都不能奏效。于是“乃于都门延名针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最后赵领导到了一个地方去求针刺疗法的大师给他治病,“三针而愈”——三针下去,病就痊愈了。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浙江衢州市衢江区六都杨村,这个针法大师就是杨继洲(杨济时)。
杨继洲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皇帝,他的祖父曾经是太医院的太医,声望很高。明代是一个儒家文化盛行的朝代,根据顾炎武《日知录》的估计,宣德年间(1425至1435年)全国有3万生员,至明末(1644年)则有50万生员。明代的很多医家、养生著作的作者都接受过儒家的正统教育。杨继洲也是其中之一,最早的时候也是攻读举子业——学儒家学术,想考公务员来着,后来由于“屡厄于有司”,屡次考试都没考中,所以干脆跟着祖父学个手艺算了。
杨继洲学起医来天赋很好,医术很高。从嘉靖朝开始就做了皇室的医生,隆庆朝在京城太医院任职。现在去看有记载的杨继洲针灸治疗医案,会发现他每次治疗用的穴位多在十个以内,其中又有三分之二的医案选取的穴位在四个以内,非常精炼,但是效果很好,绝不像某些丑化针刺疗法的电影描述的那样把人扎得像个刺猬,满身带着针。
跟我们通常认识到的针灸推拿医师一样,他们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体经络穴位,能取穴更准,更容易在治疗中让人“得气”、有针感,通常都是要修炼气功的。
杨继洲也有他的独门养生功法,这门功法强调任督二脉,练功时要心如止水,身似空壶,将谷道(肛门)轻提,鼻息渐闭(逐渐变得轻细绵长,感觉好像闭住了鼻孔,察觉不到呼吸了)。如果呼吸之气急促,就慢慢地吞咽它。这种修炼方法坚持下来,则能让关窍自开,脉络通畅,百病不生。
《东方早报》2016-12-10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5/2016/12/10/13862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