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医养生必以“医”弘“道”

(2016-07-17 13:08:27)
标签:

道家

道医

陶弘景

葛洪

张其成

分类: 道家智慧
道医养生必以“医”弘“道”

      长生、神仙在古代中国甚至至今仍然给国人必然走向消逝的生命以希望,对这种希望的孜孜以求在道医传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然而,如果说道医仅仅是利用人们希冀长生的梦想来使人“迷信”,对道医显然不公平。

  首先,骗人长久不了,行骗也许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汉文帝时期,有方士新垣平以“望气之术”蒙蔽汉文帝,开始时汉文帝也很高兴,但不久就败露了,文帝将他处死,而且从此“怠于神明之事”——对神仙鬼怪之事不感冒了。与此同时,利于提升生命质量和增加寿命的技术却广泛流传并被保留下来,比如张家山竹简里的《引书》、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足臂十一脉炙经》《阴阳十一脉炙经》等,这些典籍被传抄并作为陪葬品足以说明人们对养生的狂热。

  其次,“医”是修“道”的基础和前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葛洪建立了神仙道教体系,上清派、灵宝派形成,道教进一步改造、完善, 道与医的内在关联更加紧密了,“医”“养生”成了弘“道”所必不可缺少的内在要求。比如东晋时期葛洪神仙道教体系建立时发展了早期道教的基本教义“去乱世、致太平”,开始专注于“长生久视”和“度世延年”。这样一转变,长生不死、羽化登仙就成为道教的基本信仰和修炼的最终目的。

  要想修道长生的,首先就要祛病延年,就像陶弘景在《真诰》指出的那样:“夫学生之道,当先治病,不使体有虚邪及血少脑减,津液秽滞也。不先治病,虽服食行炁无益于身。”即修习长生之道,应当先治病,让身体不要有虚弱或邪气侵袭,不要有血虚、脑髓空虚、津液秽浊凝滞不通等毛病。如果不首先(懂得)治病的(道理和方法),即便吃仙丹灵药、行气导引,也对身体(长生)没有什么好处。因此,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技能是道教徒(尤其是道医)进行“自救”并进而“济人”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修“道”必先通“医”。

  再次,“医”是一种济世利人的“上功”与“大德”,本身就是长生的一种先决条件、修行方法。即葛洪所谓“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也不得长生也”,修行长生不老的道家仙术,忠孝、顺仁、信是根本,如果不好好修养功德,而只练习仙方术法的人,都不可能得道长生的。

  葛洪这段话前面还有一些内容则是解释了他所谓的“忠孝和顺仁信”,即“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把人从危险、灾祸里拯救出来,让人不要生病,让人避免非正常死亡,这些才是“上功”,是所谓的修“德行”。“医”在此种修行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修“道”之人必须兼修“医”。

《东方早报》2016-7-16 作者:张其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