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生与发蒙的共同起点——尊重生命

(2015-08-22 15:38:23)
标签:

蒙学

养生

生命

儿童教育

张其成

分类: 养生之道
养生与发蒙的共同起点——尊重生命

养生与发蒙的共同起点——尊重生命

    教育历来被人类视为根本大计,世界上未见有不重视教育的国度。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认为,教育的开端尤为重要,即发蒙非常要紧。

  “蒙以养正”的提法虽然晚出,却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蒙学的核心理念——在童蒙时期,教育应正确引导,其方法就是涵养正直品质,其核心目标是“化民成俗”的道德教化。于是能“养正”的蒙学被视作圣人当做的功课,是中国传统士子自觉担当的责任,与拿不拿工资没有直接关系。当然了,不论是在官办的或是民办的教育机构“书院”里,还是被富人家请到家里教私塾,都不会没有工钱。

  中国传统的学术经过历代选择、追述,形成了根为“经”,“传”为枝叶的格局,有“六经”、“五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经典,获得经典的地位多数有渐进的过程,并非一出版就成了“经”,只有一种被顾颉刚先生认为从诞生起就被冠以“经”的名称,它就是《孝经》,也许这部经是学术经典体系中可作为蒙学教材的代表。

  宋代起,蒙学昌盛,教材大体可分三类:一类以历史教育为主,如《十七史蒙求》、《叙古千文》等;一类以诗歌声韵审美培养为主,如《千家诗》、《神童诗》等;一类以道德教育为主,如《性理字训》、《少仪外传》等。而著名的《三字经》则具备综合功能,所以影响巨大。

  中国传统蒙学的价值自然毋庸置疑,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其中存在于当今时代不符合的内容。比如《增广贤文》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价值取向未必值得今日提倡;“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归因方式也未必有利于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当面有成人之美,背后有杀人之刀”、“满口仁义道德,满腹奸盗邪淫”的描述则让我们对传统蒙学“道德教化”的实际功效深表担忧。

  如何让蒙学真正起到发蒙的作用,而不是导人伪善呆板?或许养生学的价值追求可资鉴戒。

  《庄子》在养生主中首次提到“养生”一词,而其核心价值追求就是“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是对生命体本质的尊重和珍视,其算计的基点不是社会价值、功利价值的最大化,甚至不以道德价值为考量,只是回归到对生命体的自由意志的尊重、呵护。

  当这种生命价值被正视,生活就变得可以简约朴素、健康、恬静、安详自然而至,养生与生活融为一体。

  蒙学其实更应该尊重孩子生命中最本初的自由意志,如果用儒家的假设来看,最初的本性都是有极大可能发展出善心善行的,而其起点首先是尊重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即《孝经》开篇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管其中的逻辑如何经不住推敲,不管其价值指向如何的未尽合理,它所提倡的行为中蕴含着尊重生命的因子,这或许是蒙学的起点,也是养生的起点——尊重并善待自己的生命。

 《东方早报》2015-8-22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5/2015/8/22/1296563.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