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台湾相比,我们的国学教育缺在哪?

(2013-03-19 09:35:15)
标签:

国学教育

四书

台湾

中华文化教材

张其成

分类: 大易之道

 

    同根同源同文化的內地和臺灣相比,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即國學教育)上相差甚遠。以內地中小學國學教育為例,其不足主要表現在:

    國學教學內容總量不足、國學經典名篇過少、教學手段簡單化、教學目的功利化等問題。單就《語文》這門課程來看,內容主要從“語言”、“文學”的角度設計,直到高中語文的選修課本才開始解釋“國學”。以人教版語文課本為例,小學語文課本合計收入36首古詩詞,2篇文言文,約占5%;初中語文課本合計收入10篇古詩詞,32篇文言文,約占25%;高中語文必修課本合計收入11篇詩詞(含樂府、楚辭),1篇曲,18篇文言文,約占46.1%。更為嚴重的是,中小學階段乃至高中語文必修課中“國學”內容只是古詩詞或者名篇,不僅量不足,更無法反映“國學”的全貌和精髓。

    让我们看一看臺灣的高中國文教科書包含三種:《高中國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和《國學概要》。《高中國文》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都是三個學年共六冊,要求必修。《國學概要》供高二文科選修之用,每週兩節。

    1.《高中國文》:文言文(包括散文、詩詞)約占70%。(見附錄)

    2.《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實際上就是“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選讀。共六册。一至三冊,選自《論語》;四、五兩冊選自《孟子》;第六冊則選錄《大學》與《中庸》。四書是南宋學者朱熹,自《禮記》取《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合編成書。此後,科舉命題多以此為據,成為知識份子必讀書籍。臺灣版《高中國學基本教材》從1960年代開始編寫,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精心打磨、不斷修訂而成。期望學生以現代觀點研讀儒家義理並學以致用,把經典中的文化精神傳播到社會生活中去,把傳統中的人文精神發揚光大。四十多年來,台灣地區沿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作為中學國文科教材之一,達到培養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二○○八年,大陸引進正中書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國學基本教材》為名出版簡體字版。

     3.《國學概要》:內容是關於國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文字學、經學、史學、子學、文學的概要性介紹,分上下兩冊。

    以《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为例,首先在四書篇章選輯上,以能反映中華文化精髓,培養倫理道德觀念,且具有時代意義者為主。內容涵蓋修身齊家、經世治國準則。在編排方式上,以條理解說清楚、版面易讀為原則,先列「本文」,再列「章旨」、「注釋」、「析論」,最後並設置「問題與討論」,提供反思的機會,將內容與生活結合。在教學手段上,講讀和背誦相結合,從現代觀點解析,將所談論的道理及思想內化,進而應用在現實人生中,對於做人處事與事業經營有深遠的影響。

 

附录:台湾《高中国文》课本目录

  台湾省的课本由民营公司出版,学校选用,至少有6套,由建宏,大同,龙腾,三民,翰林,东华几家版本。下面是翰林版的两套《高中国文课本》目录。

第一册

一、哲学家皇帝-----------------陈之藩
二、师说 ------------------------韩愈
三、柳宗元寓言选 --------------柳宗元
四、再别康桥 ------------------徐志摩
五、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六、伤仲永 --------------------王安石
七、脸谱 ----------------------梁实秋
八、岳阳楼记 ------------------范仲淹
九、明湖居听书 ------------------刘鹗
十、醉翁亭记 ------------------欧阳修
十一、方山子传 ------------------苏轼
十二、生活的艺术 --------------夏?尊
十三、训俭示康 ----------------司马光
十四、一杆称仔(节录) ------------赖和
十五、古诗选
(一)迢迢牵牛星 ------------------佚名
(二)咏史诗之一 ------------------左思

 

第二册

一、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二、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三、墨池记 --------------------曾巩
四、给母亲梳头发 ------------林文月
五、纵囚论 ------------------欧阳修
六、六国论 --------------------苏洵
七、穿内裤的旗手 --------------萧萧
八、六国论 --------------------苏洵
九、错误 --------------------郑愁予
十、离魂记 ------------------陈玄佑
十一、范进中举 --------------吴敬梓
十二、义田记 ----------------钱公辅
十三、数字人生 --------------吴鲁芹
十四、长干行 ------------------李白

 

第三册

一、左忠毅公轶事 ----------------方苞
二、正眼看西方 ----------------龙应台
三、纵囚论-------------------- 欧阳修
四、白玉苦瓜 ------------------余光中
五、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六、墨池记 ----------------------曾巩
七、刘姥姥 --------------------曹雪芹
八、项脊轩志 ------------------归有光
九、三峡(节录) ----------------余秋雨
十、赤壁赋 ----------------------苏轼
十一、廉耻 --------------------顾炎武
十二、杨柳 --------------------丰子恺
十三、卖柑者言 ------------------刘基
十四、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十五、唐诗选
(一) 山行 -----------------------杜牧
(二) 黄鹤楼 ---------------------崔颢
(三) 石壕吏 ---------------------杜甫

 

第四册

一、台湾通史序 ----------------连横
二、散戏 --------------------洪醒夫
三、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四、祭妹文 --------------------袁枚
五、 弦诗选 ---------------------弦
(一) 坤伶
(二) 乞丐
六、正气歌并序 --------------文天祥
七、种梨 --------------------蒲松龄
八、夏之绝句 ------------------简?
九、指喻 --------------------方孝孺
十、留侯论 --------------------苏轼
十一、秦士录 ------------------宋濂
十二、柏克莱精神 --------------杨牧
十三、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十四、宋诗选
(一)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二)书愤---------------------- 陆游
(三)观书有感 ------------------朱熹

 

第五册

一、桃花源记 --------------------陶潜
二、谏逐客书 --------------------李斯
三、万鸦飞过废田 --------------洪素丽
四、兼葭------------------------ 诗经
五、礼记选---------------------- 礼记
    1. 成子高寝疾
    2. 美轮美奂
    3. 大同世界
    4. 进学之道
六、过秦论 ----------------------贾谊
七、雁 --------------------------白荻
八、世说新语选 ----------------刘义庆
    1. 殷仲堪俭食
    2. 咏絮之才
    3. 坦腹东床
    4. 绝妙好辞
九、典论论文 --------------------曹丕
十、出师表 --------------------诸葛亮
十一、鲁智深大闹桃花村 --------施耐庵
十二、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十三、词选
(一)浪淘沙 ----------------------李煜
(二)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三)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第六册

一、国殇 ----------------------屈原
二、陈情表 --------------------李密
三、从你美丽的流域 ----------张晓风
四、与陈伯之书 ----------------丘迟
五、韩非子选 ------------------韩非
六、容忍与自由---------------- 胡适
七、劝学 ----------------------荀子
八、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九、看大 --------------------王鼎均
十、鸿门宴 ------------------司马迁
十一、庖丁解牛 ----------------庄子
十二、元曲选
(一)南吕一枝花 --------------关汉卿
(二)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三)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第一册
一、师说         韩 愈 论说(应)
二、饮酒之五       陶渊明 韵文
三、现代诗选           抒情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蓉
四、伤仲永        王安石 记叙
五、施与受        张老师 论说
六、与微之书       白居易 抒情(应)
七、小书         雷 骧 记叙
八、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记叙
九、钓胜于鱼       陈之藩 论说
十、训俭示康       司马光 论说
十一、长干行       李 白 抒情
十二、墨池记       曾 巩 论说
十三、父王        萧 萧 抒情
十四、六国        苏 洵 论说
十五、一杆「称仔」    赖 和 记叙

 

第二册
一、数字人生       吴鲁芹 论说
二、陌上桑        佚 名 韵文
三、送董邵南序      韩 愈 抒情
四、深夜的嘉南平原    陈芳明 抒情
五、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抒情(应)
六、纵囚论        欧阳修 论说
七、石壕吏        杜 甫 抒情
八、夏之绝句       简 ? 抒情
九、虬髯客        杜光庭 记叙
十、风筝         鲁 迅 记叙
十一、岳阳楼记      范仲淹 抒情(应)
十二、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论说
十三、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朱光潜 论说
十四、万鸦飞过废田    洪素丽 记叙


第三册
一、留侯论        苏 轼 论说
二、欲望与迷信      傅佩荣 论说
三、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四、脚印兰屿       阿 盛 记叙
五、送薛存义序      柳宗元 论说(应)
六、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论说
七、唐诗选            韵文
    从军行(青海长云)   王昌龄
    终南山(太乙近天都)  王 维
    登高(风急天高)    杜 甫
八、小王子        周芬伶 抒情
九、卖柑者言       刘 基 论说
十、雨钱         蒲松龄 记叙
十一、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抒情
十二、台湾通史序     连 横 记叙
十三、现代诗选          抒情
      雁         白 ?
      碑         李魁贤
十四、明湖居听书     刘 鹗 记叙
十五、对联选           抒情(应)
      题福州鼓山涌泉寺联 林则徐
      题泰山楼联     彭玉麟
      题台南延平郡王祠联 沉葆桢

 

第四册
一、左忠毅公轶事     方 苞 记叙
二、廉耻         顾炎武 论说
三、髻          琦 君 抒情
四、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征 论说(应)
五、板桥题画选      郑 燮 论说
六、刘姥姥进大观园    红楼梦 记叙
七、醉翁亭记       欧阳修 记叙
八、散戏         洪醒夫 记叙
九、正气歌并序      文天祥 抒情(应)
十、黑与白──虎鲸    廖鸿基 抒情
十一、赤壁赋       苏 轼 论说
十二、祭妹文       袁 枚 抒情(应)
十三、脸         向 明 论说
十四、宋诗选           韵文
    田园杂兴       范成大
    寄黄几复       黄庭坚
    书愤         陆 游


第五册
一、出师表        诸葛亮 论说(应)
二、世说新语选      刘义庆 记叙
    咏絮才
    谢太傅临危不乱
    绝妙好辞
三、杨柳         丰子恺 论说
四、劝学         荀 子 论说
五、诗经选            抒情
    蓼莪         佚 名
    静女         佚 名
六、错误         郑愁予 抒情
七、陈情表        李 密 抒情(应)
八、难儒者        韩 非 论说
九、过秦         贾 谊 论说
十、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水浒传 记叙
十一、烛之武退秦师    左 传 论说
十二、典论论文      曹 丕 论说
十三、宋词选           韵文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 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第六册
一、桃花源记       陶渊明 记叙
二、鸿门宴        司马迁 记叙
三、红头绳儿       王鼎钧 抒情
四、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记叙
五、老子选        老 聃 论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小国寡民
六、庄子寓言选      庄 周 论说
    浑沌开窍(应帝王)
    鱼乐之辩(秋水)
七、柳侯祠        余秋雨 论说
八、谏逐客书       李 斯 论说(应)
九、范进中举       吴敬梓 记叙
十、兰亭集序       王羲之 抒情(应)
十一、渔父        屈 原 抒情
十二、元曲选           韵文
      大德歌       关汉卿
      沉醉东风      白 朴
      山坡羊       张养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