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家的生命主张 (东方早报)
(2012-06-11 22:14:03)
标签:
养生国学易学熊十力新易学张其成杂谈 |
分类: 养生之道 |
作者 张其成
发表于《东方早报》2012-06-09
一代宗师熊十力先生是湖北黄冈人,出身于一个穷苦的私塾老师家庭,既没有系统地读过旧式私塾,也没有系统地读过新式学堂。凭着天纵之才,一股子真性情,靠自学而学贯古今、融会中西、博通儒释道三家,成为当代新易家的开创者。
如果说王国维先生是在北京为中华文化殉道,那熊十力先生则是在上海殉道。据说熊十力先生晚年时,由于感怀时变,又迭遭变故,精神有些失常,常常穿着褪色的没一颗扣子的灰布长衫,胡乱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或公园里,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着:“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可以想象,对中国文化有多深的感情,有多深的坚持,才能有这样的伤感。
根据任继愈先生的回顾(任继愈先生曾经做过熊十力先生的学生),熊十力先生把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称之为“玄学”。
或许今人听到“玄学”这个词,以为是玄乎神乎的忽悠人的学术。其实不是,它是既有思辨的哲学,又有道德价值、美学等等丰厚的内容的一门学问。
正因为熊十力坚持这样一种观点,所以他阐述其学问的时候都是“体用不二”,即做学问就是做人、做事,就是要有爱恨,有真实的感情,肯定不能单单是知识。
这种思路和现代科学技术有很大差别,现代科学技术讲的那些知识和道理,是价值中立的,坏人用它可以搞破坏,好人用它可以做建设,科学原理都是相通的,用处却会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
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实也就是熊十力所说的“玄学”,熊先生一生也是这样做的。根据后人的记载,熊十力先生非常耿介,爱恨分明。对他自己的学术,不管社会思潮如何变动,他都坚持自己研究“唯心”的(本质上是既“唯物”又“唯心”)。当然,还有很多坊间流传的熊十力与其他学者吵架的传闻,都是表达真性情。吵过、打过之后,仍是互相尊重,继续交往、探讨。
反观当下,不能说像熊十力先生这样有学养、有见地、有担当、有大爱,而且真实、不搞虚头巴脑花架子、狷介不屈的知识分子没有。但,熊十力先生这种真实做人、踏实做学问的“孤往精神”和表里如一、爱国、爱中国文化的情怀,怎么提倡都不够。
斯人已逝,世间再无熊十力。缅怀先哲的同时,若能怀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一一做下去,何尝又不是对生命价值的护持呢?这也是大养生,真养生。